在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2025年先进典型会议和讲师会议上,黄英俊教授分析了系统地创新讲师教学活动的主要挑战和迫切要求。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分析了系统创新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挑战和迫切要求。
传统深度是宝贵的资本80年前,1945年10月10日,胡志明主席签署第45号命令,成立越南国家大学文学系,即今天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前身。黄英俊校长回顾传统并引用胡伯伯的教诲“干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强调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一所大学的声誉和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说优秀的专家有助于打造专业的大学管理体系,那么优秀的教师队伍则创造了大学的科学声誉和社会地位。”继续引用胡志明主席在1955年3月致全国教育大会的信中的教导:
“学校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人民生活……教师的教育动机必须紧密联系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根据社会的需要,必须满足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追求”黄英俊校长认为,胡伯伯关于教师角色和责任的哲学非常“开放”、非常“动态”,适应社会背景,教师需要努力调整和创新教学活动,以发挥最大效益。因此学校师资队伍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和科研,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大学竞争日益激烈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校长黄英俊提到了许多挑战,并重点分析了经常影响学校的三个因素:
第一:随着大学内部(以及国立大学内部)教育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单位开设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专业和培训项目。
周一: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改革给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直接影响到大多数人文社科类高校的招生氛围。
“我们不讨论大学毕业生在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工作更有利,因为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使命。学生人生的成功是衡量大学成功的标准:没有人说,成为大学教授或研究专家的人文学科毕业生比成为媒体公司董事或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的毕业生更成功……
当今国家形势的变化要求学校重塑其理念、观点、战略和培养计划,其中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培训项目的调整必须确保跟上国家的发展趋势:学校培养的人力资源除了传统的公共部门外,还将大力面向日益扩张的私营部门……”,黄英俊校长分析道。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的学生
周二:技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已经、正在、并将继续颠覆与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供应相关的许多事物。
黄英俊校长表示,人工智能本身不会淘汰任何人,但懂得优化人工智能的人会淘汰那些懒于使用技术、创新缓慢的人。因此,今天的教师需要掌握技术,以确保更有效的教学和研究,不被学生超越。
必须确保过去 80 年来为艺术-综合-人文学院赢得声誉的学术-学术-专业基础,但同时必须确保学生取得成功的迫切要求,包括:良好的外语技能、高水平的数字和人工智能技能、灵活的软技能、积极和创造性的思维,为学院的几代学生树立人文素质......
教学创新是教师职业的天然属性。黄英俊校长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继续推动创新,以便在未来取得突破:“
学院坚定秉持以学术为本的办学理念,但并非一切都打着学术的旗号,躲在学术的门外,逃避甚至否定创新、创造、融合。教学创新从总体上看是教师职业的自然属性,也是教师的个人责任。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以平衡和协调教育部的行业、教师的职业和学生的职业生涯。 “学术是基础,现代性是潮流。”因此,未来教师队伍改革需要全面同步,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创新招生和培养结构,向正规化迈进;创新培训组织管理方式,向集中化、专业化、进度化、效率化发展;创新教学和考核方式,特别注重真正的国际化和更强的技术性;对学习者的支持和关怀不断创新,其中教师的专业建议作用尤为重要;培训项目创新。
黄英俊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职业发展趋势要求组织创新的培训项目。
黄英俊校长特别强调,当前的紧迫任务是调整培训计划。自2019年大规模调整以来,培训计划每年都在调整。
然而,高等教育和职业趋势的新背景要求根据6个关键角度组织和创新培训计划,包括:
- 持续不断的创新;
- 以培训计划的质量为目标,以培训计划的逻辑性为原则;
- 坚决贯彻“学术为本、现代为势”的办学理念,以未来学生的成功为2025年课程调整的目标;
- 在深度专业化和课程高度连通性之间取得平衡,因为深度专业化并不排除连通性的可能性,从而为学生攻读双学位创造条件;
- 课程结构更加紧凑,增加每门课程的学分,方便教学和学习活动;
- 学校常任教职人员享有特别优先参与教学、指导、参加理事会的权利。
“学校常任教职工要优先安排教学课程、科学指导、参加理事会……
优先但不一定是有条件的:讲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更新方法,主动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新的培养计划的理念和逻辑,主动创新教学方法、测试和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主动创新关怀活动——为学生提供科学咨询和职业指导……
学院已经并将继续推动学院领导和学院科学培训委员会在构建理念、行业认同和培训项目方面拥有最高权威。”– Hoang Anh Tuan 校长强调。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学生人工智能课堂
确保学习者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基于对创新培训计划和严格执行第17/2021/TT-BGDDT号通知中关于培训计划标准规定提出的6个观点,黄英俊校长要求学校培训与学生事务部特别注意分析重组为4个主要知识模块:教育部和国立大学的基础知识模块,学校的基础知识模块,领域知识模块,行业知识模块(和专业方向-如果有)。
人文学院的基础知识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其理念要深刻,原则要明确,并涵盖当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以确保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因此,校长要求确保:外语能力、软技能体系、数字能力 - 人工智能能力,并朝着装备数字人文、人文创业精神、积极和创造性思维、数字时代的文化和发展迈进。
对于行业知识和专业化导向板块,学院主张授权系主任、单位科训委主动制定,并报学院科训委审议通过。
同样,其他具体问题如论文、实习、理科、毕业论文、出国留学、学分认定……也需要在培养单位公开、民主地讨论,确保符合行业的理念和认同,维护学院的声誉。
“守旧易,创新难!但如果一位教师愿意将学生的未来置于个人职业利益之上,懂得如何协调自己的职业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并在教学活动中勇于创新、富有创造力……那么,一切皆有可能。”校长黄英俊最后说道。
人民代表报: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呼吁讲师“不要以学术之名否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