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仪式的有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黄英俊教授、以色列驻越南大使纳达夫·埃什卡先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越南大使吉多·希尔德纳博士、联合国驻越南首席代表卡迈勒·马洛特拉先生以及外交单位和国际组织的代表。
1月27日被联合国大会指定为每年一度的纪念纳粹大屠杀中犹太受害者的国际日,称为大屠杀纪念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600万犹太人在欧洲被纳粹杀害,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越南每年举办的大屠杀纪念活动旨在帮助越南人民加深对大屠杀受害者的理解和同情,为抵制反犹太主义做出贡献。
黄英俊教授在仪式上致辞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黄英俊教授在仪式上致辞时强调了大屠杀纪念仪式的重要意义,旨在回顾二战期间数百万人被纳粹屠杀的历史时期。此次事件也提醒当代人要携起手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避免犯罪和暴行。
黄英俊教授还强调了国际合作、教育、法律和安全在建立信任、解决冲突和建设对话文化以促进人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国家之间和国际组织之间的教育和对话是建立宽容与和平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来说,这次活动是一个通过越南大使馆代表的分享和观看纪录片来更好地了解大屠杀的机会。
纳达夫·埃什卡尔大使讲话
以色列驻越南大使纳达夫·埃什卡表示,大屠杀并不是一个情绪化的决定,而是纳粹德国在系统性和严谨性的考量下做出的,针对的是犹太社区的所有社会阶层。如果纳粹在二战中占了上风,他们很快就会完成他们的工作,很多人就不会幸运地活到今天。他认为,大屠杀仍然是人类最恐怖的悲剧之一,而且这种悲剧在未来仍有可能发生。因此,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是每个人的责任。
吉多·希尔德纳大使讲话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越南大使吉多·希尔德纳博士表示,大屠杀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联邦德国大胆承认自己的历史责任,并做出许多努力来弥补犹太社区的损失。其中,纪念活动非常重要,表达对灾难中牺牲烈士的敬意,让他们的名字不被抹去,不被遗忘。
联合国驻越南代表卡迈勒·马洛特拉发表讲话
联合国驻越南首席代表卡迈勒·马洛特拉先生代表联合国转达了联合国秘书长的致辞,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期存在的裂痕和不公正现象暴露无遗,导致反犹太主义和仇外心理抬头。话虽如此,反犹太主义就像大屠杀一样,源于长期存在的偏见、无知、怨恨和普遍的社会腐败,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错误。抗击疫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各国需要消除仇恨和歧视,建立尊重人权的包容、多元的社会。联合国将继续捍卫真理,反对谎言、偏见、反犹太主义和仇恨。创建一个公正、公平的世界是纪念大屠杀受害者的最佳方式。
黄英俊教授代表大学点燃蜡烛,悼念1944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遇害的女性贝尔塔·皮克 (Berta Pik)。
演讲结束后,代表们举行了象征性的烛光守夜活动,悼念大屠杀遇难者,这是以色列和世界各地犹太人的传统。
接下来,代表们观看了纪录片《大屠杀》。这部由安德烈亚斯·克里斯托夫·施密特执导的电影讲述了德国勃兰登堡州格兰贝克村寡妇罗莎·拉贝和她的三个孩子的故事。从1938年起,拉贝家族遭到纳粹的拆散,在各地遭受剥削,并被当作劳工工具。成员们分离并失踪。拉贝一家的悲惨遭遇是纳粹德国受害者经历的一个典型例子。
与学生进行讨论的代表们,从左至右依次为:黄英俊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纳达夫·埃什卡先生(以色列驻越南大使)、吉多·希尔德纳博士(德国驻越南大使)、范红松教授(越南国立大学越南研究与发展科学研究所所长)
座谈会上,人文社科大学的学生向大使和教授们表达了对影片以及大屠杀的感受和思考。学生们对二战期间遭受残酷虐待的犹太人的命运和生存努力深表感动。同时,他们还将此次灾难与越南及周边国家发生的类似事件联系起来。作为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一代,学生们不会忘记自己在了解和欣赏过去、吸取教训以创造更美好未来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向代表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德国和以色列的大屠杀教育和宣传工作;当今德国反犹太主义的现状;年轻一代对仇恨和战争留下的伤口的贡献……
学生向代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