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雄副教授博士——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15级学生——是河内国立大学数百名在国家危难之际穿上军装奔赴前线履行公民义务的学生之一。直到现在,战争的惨烈与悲壮依然萦绕在我的心头,如同无法抚平的伤痛……
- 您能否分享一下您在河内国立大学就读期间参军的记忆?1971年秋天,我和河内大学的几百名学生一起出发,那年的9月,也是汛期。由于红河堤坝可能决堤,河内进入红色警戒状态。临行前,我还参加了文学院的抗洪救灾工作。工作很简单。只是把图书馆的书籍从一楼搬到四楼,以防止堤坝决口,淹没学校,损坏书籍。当我扛着沉重的课本上楼时,我心里想着:这些书是留给我自己的,还是留给别人的?战争结束后,我还能活着回来读这些教科书吗?越南诗歌中有很多关于全民抵抗运动爆发那天河内士兵出发的精彩诗句:“
记得我离开的那个晚上,天地都着火了/整个城市都在我身后燃烧…“ 或者 ”
离别的人没有回头 / 阳光门廊后落叶纷纷……”1971年,我们出发的时候,身后没有篝火,台阶下也没有阳光。我们学生兵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银色水田。洪水淹没了城外的土豆地,淹没了整个安园车站,许多即将送往战场的米仓也被淹没了好几米深。我们把未写完的笔记本送给了女友们。当时纸张非常稀缺,我们不得不用小字书写,字迹工整,精打细算,节省每一页。朋友们没有太多时间告别和哭泣。有人奔赴战场,有人去救灾。北方忙着准备弹药、粮食和新兵。南方没有炮火的轰鸣。但这是一种令人生疑的战争沉默。整个国家就像一名士兵,沉默不语,因为它需要屏住呼吸,准备扣动扳机:1972年的战役即将打响。
——当时,对于您这样的年轻知识分子来说,战争的印象有多强烈?我对战争最深刻的印象,是我作为一名士兵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时候。我被敌人的子弹擦过耳朵,头盔转了半圈,头晕目眩……当我跨过奔海河的时候,我想,等我投入战斗,我一定要成为一名英雄,最多也只能成为一名诗人。当我第一次被枪击中时,我感到很冷,心想:也许我的神经不适合当英雄。但已经摇晃成这样,写诗就困难了!

-
那时候,参加战争的学生兵和其他战友肯定有着一些不同吧?参军的学生通常会被分配到技术单位,或者被分配到需要计算的工作。比如数学系的学生阮文德烈士,和我同一个训练连,他被分配到步兵师(F325),但当时被分配使用2W的电台。他也是扛着2W机器死去的。总体来说,与敌人进行肉搏战的学生兵数量并不多。学生兵的不同大概在于精神需求上:他们渴望经验,更甚于渴望胜利。他们战斗并试图了解战争的本质。他们努力收集情报,了解战役情况,预测前线战局和国际新闻。他们担心更多,思考更多。每个参战的学生都有一本日记或笔记本来做笔记。记录什么?还没有。但它需要被记录下来,因为每个人都预感到这可能是留下的最后文字。对于当时文史两个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做笔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需要积累文献,因为他们有责任见证一个罕见而悲惨的时代。尝遍大学滋味的日子,让他们的思想都变成了持枪之人。
- 到目前为止,作为一名士兵直接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光对您的生活有何意义?7月中旬,我随人文社会科学大学退伍军人团前往广治。我几乎每年都会去广治,去9号路墓地拜谒,为连队里安息在各个坟墓里的战友和朋友们上香。从墓地回来后,我感到更加平静,更加热爱生活,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和幸福的人。我也为自己曾经和那些默默躺在墓碑下的烈士们一起战斗在同一战壕而感到自豪。他们像英雄一样死去,像无辜、纯洁、高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的倒下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我提醒自己不要“乞求过去”,努力消除对战争的恐惧,努力展望未来,但显然战争的过去仍然留在我身上,作为一种暂时被称为“储蓄”的资产。每当难过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抿一口,安慰自己: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人生有意义的事情。回味这些回忆,我变得慷慨大方,宽容他人和自己。
- 士兵的“品质”或性格如何影响您目前作为科学家和讲师的工作?我认为,士兵素质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有时甚至很模糊。因为兵种很多,有平时兵、战时兵、机关兵、技术兵、步兵。或许我们正在谈论并且应该谈论士兵的素质。事实上,我认为,士兵的生活方式对科学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胜利在即,因为死亡来得突然,战场上的士兵往往没有长时间思考和考量的习惯。军人的天性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鲁莽行事、不计后果。这种性格特征并不完全是消极的。正是狂野的风格和黑帮的血统,构成了军人的魅力和美丽。但那种美、那种风格只对艺术有益,对科学无益。然而,当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在讲师的课堂活动中,“战士”的品质却可以成为积极的催化剂。每当我想起自己是一名士兵,一名1972年从广治战场留下的受伤老兵,我就感觉与学生们更加亲近。很多学生见到我,听了几句课,才知道我是一名军人。他们太聪明、太敏感了。当然,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我与他们的父亲和祖父相似——那一代拿着枪多过拿着笔的人。
- 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课堂老师,您想通过授课向学生传达什么?对于学生,我每年的呼吁是:少花点时间到处闲逛,多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曾经被用来记录武器,识别炸弹、地雷的种类。战争已经结束,不再浪费记忆。趁你的大脑还年轻,好好利用它。而外语则会为我们打开进入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更深。
感谢您的深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