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为庆祝胡志明共青团成立80周年和河内理工大学青年运动成立55周年,社会人文大学和自然科学大学组织了从大学时期至今历代共青团骨干的见面交流会。不同时期团委主要负责人回顾了学校55年来的办学传统,分享了组织开展团委活动的经验。
工会过去和现在的活动

讨论GS联盟的活动组织。原理工大学青年团第一届书记(1958-1963年)黄仲奔说:青年团活动始终最重要的是本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的精神,聚集、团结青年力量。联盟活动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困难。但不管怎样,年轻一代一定要有热情,特别是要有爱心,因为团干部永远需要同理心。以前,青年团活动不像今天这样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技术,所以占用了更多的时间。但骑车穿梭于3-4所学校的宿舍,互相见面交流,是当时团干部的常规活动。而团干部不仅要做好团工作,还要有良好的学术成绩。教授谈及在青年团工作时的回忆。范文合(1969年至1973年任理工大学青年团书记)分享道:这一时期理工大学青年开展了许多伟大的运动,其中最典型的是“放下笔去打美国人”运动,学校举行了5次大规模征兵,许多学生志愿参军,其中有一代又一代为人熟知的典型代表:蔡黎贤、朱锦峰、阮文德……而为了打造当时理工大学青年团的独特风格,范文合教授说:大学青年团的首要和最基本的优势是能够鼓舞团员的勇气,为联系和交流创造条件。文化和体育活动始终是聚集年轻人和吸引工会成员的重要活动……
永远相信年轻一代

分享通过歌曲和旋律组织青年联盟活动的经验是副教授阮海克博士的分享。阮光辽——代表80、90年代共青团骨干。下一代团干部骨干是上一代人的一部分,继承了上一代人的传统。“我只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一部分。团活动是命运,请你们坚持下去。”——阮海克副教授(原理工大学团委书记,1980年至1985年)。曾任2000年至2004年自然科学大学青年联合会书记的阮氏黄莲博士与学生谈论过去和现在青年的理想时说:每个时期的活动都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组织和名称。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机会。面对众多机会时,要懂得为自己选择好的机会,用心去生活、去工作。工会干部必须始终成为工会成员效仿的榜样。

此次交流项目再次促进了人文社科大学和自然科学大学两所大学青年联合会之间的交流,加强了青年联合会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