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春节礼物都是“自产”的
尊敬的教授,民间有句俗语:“春节第一天给爸爸,春节第二天给妈妈,春节第三天给老师”。您学生时代,给老师拜年时通常会带些什么呢?
大约三十年前,春节的第三天,我们也互相邀请去给老师拜年。害羞的初中生由父母带着去;高中生则互相邀请同村同姓的同学一起去。
因为家乡贫困,我给老师们过年送的礼物往往都是“自家种的”:有时候是一打鸡蛋,有时候是几棵卷心菜或几棵苤蓝,有时候是一点香菜和十几个西红柿……想想都觉得暖心!现在,我们每次回老家,还是会抽出时间去看望老老师,为逝去的老师们上香——这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人强迫,也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心。
黄英俊教授和学校工会代表拜会人民教师、越南著名语言学家黄氏珠教授并向其致以新年祝福
当他成为一名教师并从事管理工作时,他是否仍然经常在春节的第三天去看望老师并祝他们新年快乐?
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传统,尽管这是一个工业社会,因此存在一些差异。平-泰-迪!可以从春节前一周到春节后一周,不一定只在春节第三天。重要的是,我们秉承尊师重教的传统,饮水思源,给老师拜年的时间可以灵活调整。
而且,过了40岁,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来给老老师拜年,单位代表来给老教师拜年,家长来给孩子拜年……我以前的学生现在是我孩子的老师,他来给老师拜年,那语气简直像过年一样开心!学生感谢老师教书育人,老师感谢教他孩子的学生,每年都推荐学生去师范大学深造!教师这个职业,真是快乐啊!
越南的哲学和学问非常深厚、高尚。
经过这么多年的走访老师,您一定和他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吧?
每个人的求学生涯中,都会遇到几十位老师,甚至上百位老师,尤其是那些学习程度不同的老师。每位老师的专业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对学生关怀备至、充满爱心、尽心尽力,堪称楷模。
我考入同维新高中(清化省永禄市)时,班主任教化学;她很年轻,只比我们大十岁,但却非常敬业,对学生充满爱心。90年代初,村里还很穷,粮食不够吃,所以学习很普遍。大多数学生都光着脚去上课,风雨无阻,光着头,卷起裤子趟水上学……
黄英俊教授来访并慰问人民教师范氏心副教授——历史专家,与人民教师何文俊教授共同撰写《13 世纪抵抗元蒙古入侵的战争》一书
我的老师也很穷,但她总是关心帮助她的学生:她捐赠旧衣服给他们穿,还有新笔记本和旧书。我们的数学老师辅导学生毕业考试几个月,却没有拿一分钱工资……
有些朋友送了糯米给老师,有些比较富裕的朋友送了一只鸡。有一次我去上课,爸爸晚上刚用网捞到一串鲈鱼,送给老师。我不好意思,就悄悄地把鱼放在井边,然后和朋友们一起去老师家学习。晚上老师看到,鱼都烂了!那些画面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回到春节第三天的故事,有观点认为,市场经济让很多学生忘记了他们的老老师?
我不这么认为!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和现在的老师,我理解并相信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尊重,无论他们的教育水平如何。
基本上,40岁之前,大家都要努力工作谋生,所以可能见不到老师,虽然心还是会挂念着母校和班级。我们70后这一代学生也是如此,一直在四处漂泊,直到毕业25周年,才终于聚在一起。师生相见,聊个不停;老师们倾诉:每个班级都是这样,毕业大概20年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都稳定下来了,老师们就像父母一样,我们都理解,都相信有一天你们会回来……
黄英俊教授拜会了越南著名文学专家、人民教师黎红桑教授并向他致以新年祝福。
因此,我们不应因个别现象而对越南的教育或道德产生负面看法。我们应该相信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尊师重德”的理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越南这样一个拥有重视教育文化的国家,学生总会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的方式向老师寻求帮助。
我始终相信,越南的道德和学识非常厚重、非常高尚、非常珍贵,它们的表现形式可以随着社会环境而改变,但其几千年来所铸就的本质和崇高意义却不会改变!
谢谢教授!
据河内电子报报道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