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七次代表大会,硕士大学青年联合会副书记范德英对人文社会科学大学青年联合会活动和青年干部科研工作进行评估。
2009 - 2012 年任期内,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青年联盟执行委员会将专业工作、咨询和支持工会成员在学习、教学和科研方面确定为重点活动之一。作为工会干部成员活动的典型,学校工会于2011年5月12日成功组织了“青年干部科研活动”讨论会,吸引了众多工会干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发表报告14篇。这是全院青年教职工(35岁以下)回顾、交流、探讨当前时期青年教职工科研工作相关问题的一次机会;在此基础上,向学校领导和上级工会提出意见。本文对研讨会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学校青年联合会的计划和任务的落实提出了一些建议。 1.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原河内理工大学、河内文学大学)在65年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中,一直是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领先培训和科研中心,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日益确立。学院围绕建设高质量、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目标,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学校明确:“作为一所具有悠久传统和声望的重点大学,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使命是带头创造、传播知识和培养高素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发展事业”。河内国家大学第一代干部队伍自1956年成立以来,以年轻干部为主,除教学外,尤其重视科研工作。学院的一代又一代师生始终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正是在那个创院时期,诞生了文学院和史学院的黄金一代教师。尽管他们年纪轻轻,但他们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不仅成为学校的丰碑、光辉典范和骄傲,也成为整个行业和整个国家的骄傲。历史系年轻干部林黎新王等到校后仅3、4年便开始发表各自毕生的研究著作。 1960年,32岁的丁春兰出版了《1897年至1914年越南史》;潘辉黎,25岁,黎朝初期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夏文谭,23岁,编辑、注释《读底志》;陈国王,26岁,翻译并注释了《越南历史概要》。与此同时,出现了“四大支柱”的联合研究著作:《越南原始共产主义政权》、《越南封建政权史》……也是在那些年,文学系的干部:丁嘉庆,33岁,翻译并注释了《天南五律》;河明德,27岁,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作家;潘古德,26岁,参与编写《爱国革命文学诗歌选集初选》……当然,那时的青年联盟活动还不活跃。也很难确认青年联盟在这些个人成功中所发挥的作用。但显然,开始科学事业并取得成功永远不会太早。而他们,学校的第一批年轻干部,在他们今天这个年纪时就做出了伟大的事情——他们是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 2. 人文社科大学青年联合会深知青年联合会在帮助会员发展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责任,近年来一直注重开展专业活动,其中特别关注担任干部的青年联合会会员的科研工作。已经实施的项目包括国际组织资助的大型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提高年轻干部教学能力的研究项目)。举办多次青年干部会议和科研研讨会。经常举办针对年轻员工的技能培训、研讨会和科学交流:科学研究方法、报告陈述技巧、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的方法......最近一次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年轻员工”研讨会(2011年5月)。面对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总体成绩,学校青年联合会及全体教职工都为自己日益重要的贡献而感到兴奋和自豪。据人事组织处、科研管理处统计,近年来学院青年教师队伍水平和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1月,35岁以下(1976年及以后出生)年轻教职工220人/482人,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45.6%。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硕士125人、博士16人),占64%;其他人正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承担实施校级科研课题的年轻干部数量2008年为24/30(80.00%),2009年为28/33(84.85%),2010年为17/19(89.47%)。当年该院青年教师获批国家级校级课题数量分别为:12/37(32.43%)、14/39(35.89%)、13/15(86.66%)。每年,青年教师在国内外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一直占全校总数的30%左右。具体而言,2007-2008学年:168/619(27.14%),2008-2009学年:178/625(28.48%),2009-2010学年:185/676(27.37%)。如今,在人文社科大学,各级重要科研课题的带头人都是35岁以下的干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官员每年发表十余篇研究报告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一些官员来说,参加国外会议和科学研讨会以及出版国际出版物是相当常见的事。

3.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太相信年轻一代的观点。许多留在学校的新员工并不是很自信,有时对自己的科学生涯和未来的荆棘之路感到困惑。然后将当今的年轻人与前几代人进行比较。越比较,心里就越担心,越不安。现今社会不同了!现在对教学人员的条件和要求已经不同了!当前形势下,年轻干部科研工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是有利的,因为他们生活和工作在日益美好的物质世界里,身处数字科技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都在提高……但也存在着许多障碍、挑战和问题,值得我们担忧和深思。这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很多年轻讲师感到担忧。首先,相对于很多其他工作和社会成本来说,讲师的收入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对目前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安全感,也使他们很难为科学而“燃烧”自己的热情。除了教学工资外,如果参与科研项目,额外收入也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想增加收入,他们会选择其他兼职工作,而不是科学研究。其次,对于许多教职员工,特别是那些刚进学院或者所在部门并非真正以科研为重点的新员工来说,提出和登记一个研究课题,即使是在最低级别的,也是很困难的。普遍的心理是害羞。害怕审批过程。又害怕自己能否完成。因为如果完成不完,会导致很多后果:影响比赛、拿不到称号、扣劳动工资……如果经济核算不做好,很多领导都会报“亏”。第三,如果一些工作人员不太关心实施预算,那么另一个障碍就是研究出版物的出版。许多工作人员没有达到年度科研标准小时数,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注册参加科学会议和研讨会以及如何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交给专业的科学期刊。第四,大多数年轻干部还在深造、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工会和行政工作上:工会干部、工会委员、学术顾问、培训助理、政治助理、学生工作……特别是年轻的女干部,她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顾虑,比如做母亲、承担家庭责任……4、如何提高年轻干部的科研意识、兴趣、能力和素质,因为他们肩负着大学和国家科学的未来,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责任和实施方案并不只属于青年联盟。需要坦诚、严肃的评估和评价;积极、适当的政策体系;协调一致的方法;凭借敬业的人们的伟大决心。在这个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中,党委、学校董事会和职能部门的定位、方向和领导;当然,院系建设和培训人员的战略和计划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全校青年教职员工对学校对其作用和能力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感到兴奋和自豪;以及近年来优先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具体政策。更重要的是,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切实有效的创新。作为学校青年的政治组织,通过此举,校青年联合会执委会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为工会会员特别是工会干部提供科研咨询和支持方面的作用和责任。显然,学校青年干部是一支强大而坚韧的力量,在团组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支持发展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推动年轻干部的科学研究应继续成为学校青年联合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代表团需继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更加务实有效。为了使科研活动真正成为年轻干部中日益发展起来的运动,青年联合会需要更加积极地创造更多的论坛,特别是为他们参与研究和发表研究成果创造更多机会。此外,校青年联合会还要研究、建议、指导学校领导和上级青年联合会制定一般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科研工作的建设和规划政策。但或许,责任首先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年轻的干部。如果每个人不努力提高自己,无论多么优秀的政策、多么积极的措施,都不会产生效果。如今,在人文社科领域,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即便是杰出的人才,也无法成名,无法确立自己的专业声誉。但如果到了那个年纪,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对科学的热情,还没有确定研究方向和道路,那可能就太晚了。从现在开始,对未来、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