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青南副教授博士(党委副书记、董事会副主席)代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董事会出席座谈会并向离任教师表示祝贺。出席活动的还有学校工会主席 Ngo Thi Kieu Oanh 博士;理学硕士工会副主席阮文水(Nguyen Van Thuy)。
特别是学校原教师会各分支机构活跃的教师近50名。其中有阮金定教授和武阳宁教授,他们是该校首届(1956-1959届)文学系和历史系的毕业生。
武阳宁教授和阮金定教授均为河内国家大学首届校友。
退休教师协会主席林巴南副教授代表协会执行委员会致开幕词:
“讨论:课程一——从普通大学到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承认并继续肯定第一课程的作用,特别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他们为创建前综合大学和现在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大学的品牌以及科学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师是自学和孜孜不倦创造性工作的典范。许多老师去世时手里都拿着未完成的书。从第一课程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老师的名字和贡献,至今仍在教育、培训和科研方面留下宝贵的经验,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请将此信息转发给学校青年联盟和校友”。
讨论由林巴南副教授、文学研究员裴越胜、副教授阮文涵主持。
在充满师生情谊的动人氛围中,代表们聆听了两位一班的校友分享了他们对大学初时光的深刻回忆,也听了许多学生表达了对创始一代的敬佩和感激。
阮文涵副教授(普通科学大学八年级学生)回忆了来自中部山区的学生来到首都学习的第一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光荣和幸福的心情走进这所全国最著名的大学,在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的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习。虽然学习的日子艰苦困苦,但在博学多识、爱学生如己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很快克服了困难,一天天成长。老师们的品行和人格,永远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学习的光辉榜样。我非常欣赏郭沫若先生的名言:“日有升有落,月有圆有缺,唯有师光照亮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对我来说,大学的老师们,尤其是我们的第一批老师,就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太阳。
对于 NNC Bui Viet Thang 来说,“我是综合科学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这个称号将永远是他一生的骄傲和荣誉。对他来说,阮金定教授、武阳宁教授等受人尊敬的教师形象是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开阔思路、打开心扉的导师。他强调:“我们这一代人刚进入大学时就像一张白纸,河内综合大学第一届的老师们就像天才的艺术家,他们勾勒出知识的画卷,这些笔触将伴随我们一生。每节课,我们都充满热情地学习,‘吞咽’每一句话、每一句话,怀着敬佩之情向老师学习。这帮助我们后来在教学和研究中取得了成功。”
当阮金定教授在黎圣宗讲堂朗读他1956年从农村到首都读书一年级时所写的诗时,讨论的气氛似乎平静下来:
“校门敞开/层层涌入/仰望高耸的大学穹顶/每个人的名字都像星星般闪耀”。对于我们的第一代人来说,“普通文学,普通数学”这个名字是一个品牌。北方刚解放的那几年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证件,没有合适的工作场所,但老师们仍然满怀热情、充满激情地用他们的全部精神和智慧来教我们。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成熟得如此之快。该大学培养的知识分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校友都是英雄烈士,年纪轻轻就为保卫祖国的事业献出了生命。这里还培养了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各领域的领军科学家、模范教师,受到全社会的敬重。
武阳宁教授面带温暖的微笑,谈吐幽默友好,透露道:“我的出身很‘朴实’:1956年入学,1959年毕业留校工作,最后以普通大学教职员工的身份退休。因此,我的一生都与这个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对于我来说,普通大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大学是我的‘独爱’,每次来这里都像回到家一样。对于我和普通大学的第一代人而言,我们都直接受到过尊敬、模范、知识分子、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教授的指导,例如陶维英教授、陈文饶教授、曹春辉教授……我至今还记得陈文饶教授的一句话,这句话为我确定了整个人生方向。他说:“只有做研究,才能走得深、走得远。后来,没有人记得阮文玄是一位部长,但人们永远记得阮文玄是越南杰出的民族学家。而我一生都在吸收老师的教诲。我去看望他时,他已经快100岁了,他还给我一本他正在写的有关20世纪历史问题的笔记本。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的奉献典范。
接下来的几代人就像传说中的“四大历史教师支柱”:丁春林教授、潘辉黎教授、河文陈教授、陈国旺教授。可能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过我(那时候老师都是年轻干部,助教到教授)。但毕业之后,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时候,我才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利用每一个小机会向他们学习,从专业知识、学术、智力到工作作风、人际关系。而我本着自学、不断学习的精神,虽然眼拙步慢,但依然坚持到校参加学术活动,不断向后辈学习,不让自己落后于科学的发展。”
越南国立大学老教师协会主席裴维甘教授在聆听河内国家大学老一辈成员的宝贵分享时表示荣幸和感动,并肯定道:“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老教师协会一直以来率先组织各种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活动,为越南国立大学的共同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次谈话意义非凡。我衷心希望这些宝贵的会议能够更加频繁地举办,并扩大到更多的教职员工、教师和学生,以便年轻一代能够聆听和了解大学的辉煌历史,激发他们的自学精神和求知欲。”
学生对尊敬的老师的回忆故事似乎永远都在继续。岁月流逝,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虽然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但心中依然怀念着自己的老师,永远铭记老师的教诲、指导和爱护。
对于作家陈兴来说,阮金定先生是一位富有智慧、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一位热爱学生的温暖领导者。作为文学系主任,他对待文学系就像家人一样,对待教职员工和讲师就像亲人一样。
凭借多年从事培训、科研、管理工作以及最近投身写作的丰富经验,范光龙副教授博士始终认为:“对我来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成功与幸福之后,我依然觉得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在河内国立大学学习。这里不仅有老师,还有心地善良、德才兼备、博学多识、文化底蕴深厚的教授们。每当我在工作甚至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向老师寻求帮助,他们给予我坚实的支持。老师们博学多识,是自学成才、献身科学的典范,是人格和道德的典范。我们向他们学习,向他们学习,过上有价值的生活。”
历史系讲师阮文英透露:我们刚进学校的时候,还纳闷,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一年级的学生却能成为如此出名的专家。而在向他学习和与他共事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教师之所以幸运,是因为能够直接向越南的教授、伟人学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终身自学的精神、热情和决心,坚持走自己选择的科学道路。
对于武德义副教授来说,老师虽然智慧深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他们也非常亲近、温暖。现在人们常常会疑惑,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当我看着我尊敬的老师时,我看到:学习是为了启迪头脑,打开心扉,过上有用的生活,为生活做出贡献。
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 Dang Hong Son 博士代表年轻一代学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创始一代教师的贡献将永远受到历史系一代又一代学生的钦佩、尊敬和铭记。
对于学院和业界来说,武阳宁教授是具有巨大贡献的人,他是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国际研究学院和许多新学科:文明史的首批创建者之一。如今,文明史课程已成为所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学生的必修课,许多其他专业也选择它:技术、经济、基础科学。我们这一代人永远记得一位从年轻讲师到近90岁高龄,勤奋敬业、热爱职业、创作了许多伟大著作的教师形象。他全身心投入到培养数千名学生、硕士和博士的事业中。他的许多导师都成为了世界历史领域的专家。我们谨对尊敬的老师的功德表示深深的感恩。
裴青南副教授表示,作为后辈学生,能够直接遇到在国内外都享有科学声誉的优秀老师,他感到很高兴也很感动;包括 Vu Duong Ninh 教授(课程 I 的学生)。当我们仍然能够见到并看到我们的老师始终健康、睿智、始终关注和陪伴学校的各项活动时,我们感到更加荣幸和高兴。
大学党委副主席裴青南也很高兴与教师们分享大学未来几年在培训、研究和大学自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方向,并强调:“老一代教师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在创造这些辉煌成就、打造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人文大学的品牌和领先地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正如老师们所说:教师是一个永不退休的职业。尽管我们年事已高、腿脚疲惫,但许多老师不仅鼓励和指导我们,而且仍然紧密合作,直接参与学院的培养和科研活动,为一代又一代的硕士生、博士生提供科研指导,并主持各级科研课题。
讨论结束时,阮文涵副教授代表学生向代表综合科学大学第一代学生的两位老师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并肯定道:第一代学生是“黄金”一代,是值得骄傲的一代,是所有学生效仿的光辉榜样。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老师们的培育下成长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化名人、教育工作者、管理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教师们的文献和著作至今仍是模范的科学著作。这些文献虽然发表已逾半个世纪,但至今仍保有其价值,始终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极为宝贵的“床头”文献。
林巴南副教授和阮文涵副教授代表几代学生向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敬献一束鲜花,以表谢意。
退职教师协会执委会认同并采纳教师及与会代表的建议,继续举办有意义的科学活动,编写大学简介手册,让一年级新生返校时,能够了解并倍增自豪感,激发意志、自学精神、热爱科学,攀登知识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