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NoCode——可持续数字社会和数字人类技术在 USSH 传播

星期二 - 2025年4月15日 04:56
2025 年 4 月 12 日至 13 日,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IPAM) 为讲师和资源学生组织了第一期 NoCode 培训课程。该计划得到了 Zoho Creator、VISIA、i3 Network Systems 和 Citizen Developer 等技术合作伙伴的携手支持,标志着科技在社会人文领域普及之旅的切实启动。
2025 年 1 月签署谅解备忘录仅三个月后,该课程就启动了,这是双方之间的一项具体承诺。IPAM和合作伙伴。该计划不仅仅是一项数字技能培训计划,它更是一种强有力的肯定:技术不再是程序员的特权,而是成为所有公民的普遍力量。
当技术成为社会的通用语言
副教授在培训班开幕式上致辞。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杜香兰将NoCode比作新一轮的“数字大众教育”。如果说近 80 年前,越南人民站起来学习读写,掌握自己的生活,那么今天,NoCode 正在帮助每个人“学会编写应用程序”,创建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创业工具——无需编程。
该课程是全球青年创造者计划(YCP)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和讲师掌握数字技能,帮助他们主动融入、创新思维,并根据政府的导向积极参与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战略。
副教授杜香兰在NoCode师生培训班上致开幕词。
从技术用户到解决方案创造者
在整个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边做边学”的方法,直接在 Zoho Creator 平台上练习构建简单的应用程序,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根据 MBO 进行工作评估、社区调查、进度跟踪。在我们专家团队的专门指导下,许多学生首次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数字应用程序。
令人钦佩的是,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讲师和学生,没有技术背景,但仍然学习迅速,富有创造力,并且在受到启发和获得正确的工具时表现出强大的变革能力。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科技。这门课程非常实用,让我更有信心为我的研究小组打造工具。”——一位学生分享道。
据 TS 称。阮氏秋香——东方学系副主任,这个Nocode平台非常适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特别是在管理主题、项目或日常行政工作。 “我希望未来该项目能够拓展培训对象,不仅面向讲师或学生,也面向各院系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让他们参与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此外,如果可能的话,我认为YCP可以陪伴人文大学,更广泛、更全面地应用这个平台,帮助学校各单位以更同步、更高效的方向优化行政管理工作。” 阮氏秋香博士说道。
人性化技术 - ESG 教育实践
事实证明,NoCode 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生动地展示了 ESG 中的社会和治理两大支柱:从社会角度(S),该​​课程有助于提高社区的数字能力,打破非专业人士的技术障碍,促进通识教育,并在学术环境中增强个人权能。关于管理(G),课程中构建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研究和管理——从课堂管理、内部评估到公共服务单位管理。
96%的受访学生对课程质量给予“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评价,这绝非偶然;近95%的人愿意向其他人推荐该项目;超过 88% 的人希望将来学习高级课程。这些数字是NoCode对高等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活生生的证明。
讲师 Nguyen Duy Long 代表 i3 Network Systems 和 Citizen Developer
承诺陪伴——创造可持续的数字化未来
本次NoCode培训课程并没有以证书颁发仪式而结束,而是开启了YCP Team与IPAM长久的陪伴之旅。 YCP 以“数字化转型中不让任何人掉队”为座右铭,致力于:
- 课程结束后,通过辅导课程和实际产品实施咨询,继续为学生提供 45 - 90 天的支持,有可能延长至 1 年。
- 根据学校名单,向学生提供官方 Zoho Creator 帐户。
- 组织专门的研讨会、技术支持链和小组指导,帮助每个想法得到培育和发展。
特别是,该项目还为在 USSH 建立一支教练团队(Coaching YCP)奠定了基础。在该项目框架内,经过严格的评估,从 45 份申请中选出了 15 名讲师、工作人员和 10 名学生,获得了奖学金。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奖励,更是对学生在社会人文领域探索和应用新技术的开拓性努力的认可。参加首期课程的讲师和工作人员将接受深入培训,并在后续课程中逐步承担主要教学角色,并在前 2-5 节课中接受 YCP 专家的直接监督。最终目标是帮助学校在人文和技术培训方面实现自主,并拓展在许多领域应用技术的创新项目。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程实践。
结束课程 - 开始旅程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NoCode培训课程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活动。它是技术平等的行动宣言,是思维转变的推动力,也是人文-自由-技术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种子。
在学校、技术合作伙伴和专家团队的同步参与下,NoCode 走近人文社科学生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但却点燃了数字时代的信心、灵感和主动性。
“技术并非为任何人而生,而是为每个人而生。只要有机会和正确的指导,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字创造者。”——副教授杜香兰博士在培训课程结束时说道。

作者: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文章总评分为:5 分(满分 1 分)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