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光明教授在会议开幕致辞中指出,该校历代教师和科学家为打造如今享有盛誉、享有盛誉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基础。年轻教职员工继承了这一传统,在科研和培训活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资质、知识和勇气,并树立了独特的个性。
范光明教授在会上发言
秉承通识教育的理念,学院致力于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力求打造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和融合力的全新形象。与此同时,学院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对话活动也更加务实开放。学院正竭尽全力为年轻教职员工创造条件,使其能力和智慧得到充分发展,并期望教师在研究和培训方面达到新的高度,达到与国际同行同等的融合水平。
全院教研人员共368人,其中35岁以下的讲师114人,这是一支肩负学院未来发展重任的队伍。
但校长也发出疑问:“我们是否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而其他高校的年轻教职工却在不断进步?”过去三年,有多少年轻教职工参加了国外的国际会议(尽管学校有资助参会人员的政策)?有多少年轻教职工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国际英语考试资助?在学校组织的大型国际会议中,有多少年轻教职工积极参与学习,提升专业技能?这些都是年轻教职工必须思考的问题,才能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参加会议的年轻干部
国内科研论文方面,2015年全校科研论文550篇,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165篇,占比30%。2016年全校科研论文540篇,其中青年教师128篇。2017年全校科研论文545篇,其中青年教师145篇。因此,青年教师每年贡献的国内科研论文数量约占25%-30%。
在国际出版物方面,2015年,学院记录到47篇国际出版物中,有5篇由年轻教职工撰写。2016年,学院共发表42篇国际出版物,其中4篇由年轻教职工撰写。2017年,学院共发表56篇国际出版物,年轻教职工作者增至7人。年轻教职工发表的国际出版物数量占学院总论文数量的10%-13%。
考虑到上述数字与年轻教职员工的潜力不相称,校长建议教师们需要表现出主动性,具有冒险精神,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针对青年教职工对人文社科领域国际出版困难的担忧,副校长黄英俊副教授强调:国际出版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然而,青年教职工不应过分期待培训课程或学校的支持政策。自身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国际出版是科研人员提升自身能力、融入世界科学界的必要条件。这是生存的条件,也是必然的趋势。
黄英俊副教授在会上发言
学院方面,黄英俊副校长也提出:为了帮助年轻教职员工克服障碍,在科研和国际发表方面取得突破,学院应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从提高英语水平、规范英语水平到支持年轻教职员工参加国际会议、实现优秀的研究构想。对于在国际发表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年轻教职员工,应给予表彰、认可,并给予比其他学科更特殊的奖励。
学院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因此对人力资源的投入需要放在首位,并有一个长期的战略,包括接受前期但必要的投资。
黄英俊副校长肯定,年轻一代面临的竞争压力比以往更大,工作要求和人生目标也越来越高。他还表示,新机遇层出不穷。能否抓住机遇、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轻人的意志力和主动性。
会议结束时,范光明教授强调:“学校希望并期待年轻教职员工在未来的科研和培训活动中积极主动、积极参与,并取得显著成绩。只要教师拥有良好的科研理念,尤其具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能力,学校就愿意提供支持和启动资金。”
此外,校长建议,学校应定期召开年轻教职员工与董事会的会议,直接听取教师们的想法和顾虑,以便学校及时有效地调整支持政策。
会见中,青年教职员工还坦诚分享了所遇到的困难,并表示将始终努力提高和发展自身能力,不辜负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一流大学的传统和品牌。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