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文学系讲师陈兴先生分享了他对当前文学教学模式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考生在文学类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 通过多年文学教学和高考评分,您认为当前学生在文学学习中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很难,因为我只是一个“小”个体,而许多其他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如果让我坦诚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肯定长期以来文学教学中“最严重”的错误在于把学生变成了“样板”,学习“范文”。正如作家南高所说,文学,乃至整个艺术,“不需要熟练的工人去照搬一些预先做好的样本。文学只接受那些懂得深入思考、探索尚未开发的资源并创造尚不存在事物的人”。尽管南高上述概念更多地侧重于虚构文学、创作者的文学,而不是学生文学,但我仍然认为,当今学生文学学习之所以如此“灾难”,是因为书籍、教师和文学教学方法往往倾向于把学生变成“机器”。当作家变成机器时,情感当然会消失,个性也会消失,文学也会变成一场“灾难”。我们不能责怪学生。- 那么先生,在大学入学考试评分时,文学考试中的哪些错误会让老师担心呢?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写作中效仿范文。一次考试,成千上万篇作文看起来都大同小异。而从范文中学习则根本不可能。如果不学习和记住范文,学生就会迷失方向,失去自信。这导致他们写出一系列经常出现以下错误的文章:文章缺乏结构,论点不清,句子枯燥乏味,“混乱不清”,幼稚,缺乏说服力,充斥着口号……说实话,在我近40年的大学入学考试评分历史中,自从考试题型和范文出现以来,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文章。当然,在考试委员会上,我们偶尔也会遇到几篇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而不是根据范文写的好文章。那是学生做自己的时候。他们会思考、感受,并写出真实的句子。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恢复文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每年大学文学考试都会出一些关于诗歌、人物、问题等散文体题的题目。面对这类题目,考生在考试中应该注意什么才能取得高分?的确,近年来高考经常会遇到一些题目,要求考生对一首诗、一个段落或一篇或几篇散文作品中的某个问题发表看法。具体来说,从2008年至今的高考文学类考试都有一系列类似的题目:写一写你对《长江诗话》和《大江诗话》中两首诗的感受;写一写你对《顺慈诗话》和《越北诗话》中两首诗的感受;写一写你对《五月歌声》和《爱那南朝歌声》中两段散文的感受……总的来说,对于这种“奇怪”的考试类型,考生需要注意,它只是一种普通的作文,不要觉得它“奇怪”。当然,当考生出题将两部作品或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时,应该将其视为一种需要比较的考试类型。考生必须知道如何找出上述两首诗/段落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至于考试题目中要求“感知”,说明考生的感知能力。因此,这类考试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要求,运用分析、评述、论证或评注等形式,只要能说出需要比较的诗歌和文学段落的善、美、内容和艺术上的异同即可。学生不必过于担心这类考试中的“感知”一词。但我认为,像这样给高中生考试其实不太“规范”。因为高中课程中没有“感知”类型的作文,只有分析、解释、论证或评注。这会给学生带来一定难度。
- 多年来,大学入学文学考试都包含一道题目,要求考生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您如何评价这种出题方式?多年来,您一直负责大学入学考试的评分工作,您如何看待学生的答题方式?您能提供哪些建议来帮助考生在这类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这种考试形式其实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记得是从2009年的考试开始的。确切地说,这是一种社会议论文题型。我参加大学入学考试(1970-1971年)的时候,这种考试形式非常流行。现在它又被重新使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糟糕的“创新”。我个人接受这种考试题型,但并不绝对。的确,通过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人们可以考察学生的社会意识水平,了解他们的日常想法。然而,在现实中,在评分这类考试时,我并没有看到这种积极的方向。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仍然停留在“范文”的阶段,喊着口号,重复老师、书本和媒体“灌输”的东西,却没有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在“诚实、虚伪、谎言”的考试题目中,我在学生的试卷中也看到了“不诚实、虚假和虚伪”的字眼。因此,我认为,要想写好这类作文,学生只需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尝试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构建文章:1. 引言,强调关键词(例如诚实、虚假、虚伪、信仰、冷漠……);2. 解释关键词的概念(什么是诚实、信仰、虚假……);3. 深入探讨关键词;将自己与关键词联系起来……- 您曾对高分文学考试进行评分,那么您对一篇好文章的印象是怎样的?简而言之,这是一篇不落俗套、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文采斐然、与同类文章截然不同的文章。如果您不怕冗长,我愿意提供一篇2006年河内国立大学D组入学考试学生的作文,您就能充分理解我对优秀作文的理解。- 您认为在文学教学和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教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独立思考,阅读和理解特定的文本,用越南语流利、正确、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我记得,虽然不确定是否属实,但作家阮开曾给年轻作家们提过一条非常好的建议:“读书时,努力记住。写作时,努力忘记。” 我反对文学作品中的死记硬背。- 先生,应该对大学年度文学考试做出哪些调整以适应上述目标?我们应该回归传统的考试出题方式。考试只出一个问题。而且,我们不应该将考试内容局限于课程内容。我们应该鼓励考试题目尽可能简洁,同时仍然考察学生的文学知识。考试标准有三点需要注意:理解题目和文本;流利清晰地表达越南语;创造性地写作,而不是重复教科书。- 感谢您分享以上内容。。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