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7日下午,越南人民军“决心战斗、决心胜利”军旗在德卡斯特里将军碉堡顶上飘扬,标志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奠边府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1.1946年至1954年抗法初期,我军逐步粉碎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阵地和力量不断壮大。1953年9月,政治局决定发动冬春战略攻势,以消耗敌人力量,扩大解放区,重点进攻老挝中部、老挝上游、莱州等地的敌人。针对上述形势,1953年11月20日,敌人发起攻占奠边府的战役,逐步将奠边府变成印度支那最坚固的堡垒,以阻断我军前进。1953年12月3日,印度支那法国远征军总司令亨利·纳瓦拉指示部下,正式选定奠边府为歼灭越盟主力的战略决战点。
面对此种形势,1953年12月6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发起奠边府战役。战役指挥部和前线党委由武元甲大将担任司令员和书记。鉴于战役的特殊重要性,越共中央政治局和总军委决定集中4个步兵师和1个炮兵师,总兵力4万余人。主力部队迅速集结,日夜兼程,清理森林,开山开路,运送火炮,构筑战场,准备向敌发起进攻。
在“坚决战斗,坚决前进”的口号下,奠边府战略战役异常惨烈,从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共分为三个阶段。1954年5月7日下午5点30分,我军攻占了敌军指挥所,德·卡斯特里将军及全体总参谋部和奠边府据点的士兵被迫投降。我军“坚决战斗,坚决胜利”的旗帜在敌军指挥所的屋顶上飘扬。当晚,我军继续进攻南部地区,敌军逃往老挝上游地区。
经过55个昼夜的英勇、机智和创造性战斗,我军和人民彻底摧毁了奠边府堡垒。奠边府的历史性胜利给予了决定性的打击,粉碎了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干涉的最后企图,并直接促成了关于结束战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定》的签署。半数国土获得解放,开启了新的革命时期,使北方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为解放南方、统一祖国奠定了坚实的后方。
奠边府历史胜利博物馆(奠边府奠边府市)再现奠边大捷的全景画
2奠边府大捷已成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承接这一历史性胜利,我国民族在胡志明时代续写了辉煌的英雄史诗,创下了1972年“空中奠边府”的光辉壮举;1975年胡志明战役,彻底解放南方,统一祖国,带领全民族走向社会主义。
当前,世界和地区形势持续变化,主要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加大介入力度、争夺影响力,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民族宗教矛盾、恐怖活动、非传统安全等复杂多变,给地区乃至世界带来不稳定因素。
经过36年的革新,我国的地位和实力不断增强,但在基本优势巩固的同时,机遇与挑战依然交织。敌对势力日益推行“和平演变”、暴乱和颠覆阴谋,利用宗教、民族、民主、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面对这种情况,要求全党、全民、全军不断提高警惕,增强内力,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全民族大团结力量,维护和加强军民团结,凝聚时代力量,创造机遇,克服挑战,胜利完成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的任务。
岁月流转,越南民族的历史必将永无止境地书写。先辈们不甘于沦为奴隶,发挥革命英雄主义、勇敢精神和创造力,战胜一切侵略者,光荣地完成了民族解放事业。当代一代人决心弘扬奠边府精神,敢想敢做,积极进取,在创新事业中不断创新,在建国卫国事业中创造新的奇迹。这就是继续建设和巩固强大的国防,构建稳固的国防安全态势,增强国防潜力。要把国防、安全、经济和外交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建设边境、边远和偏远地区的经济防御区,打造保卫祖国、发展经济社会、改善人民生活、消除饥饿、减少贫困的国防安全态势,在关键地区构建稳固的“民心态势”。
奠边府历史性胜利将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和力量源泉,激励全党、全民、全军为胜利完成越共十三大决议而奋斗,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
奠边府 - 特别印象(来源:越通社)
作者:俊绍 (HNM)
来源:《河内新报》和越通社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