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雄伟先生(原社会科学人文大学文学院讲师)
将行为文化从家庭传播到社会
文化专家、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越南国家大学)前讲师阮雄伟先生就此问题表示,几千年来,家庭一直是越南人民培育和传承良好文化价值观的场所。其中,教育是家庭的基本和主要功能之一。事实证明,重视道德教育、生活方式和人格培养的家庭,往往养育出品德高尚、健康生活的孩子,反之亦然。因此,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人格是培养对家庭、社区和社会有益的人的标准价值观。在每个家庭中,父母和祖父母必须真正成为子孙后代的榜样,在家庭中传播文化教育,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的传播平台。
然而,今天我们面临着道德沦丧、生活实用主义、人心冷漠、从家庭内部到社会矛盾冲突等诸多紧迫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魏先生指出,必须大力推进文明家庭和文明生活方式建设。要重视文明家庭和文明村建设,将无家庭暴力、无酗酒、无赌博、无吸毒等文明家庭认定标准纳入其中。
每个地方、每个家庭都要为限制和逐步消除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主义生活方式、社会弊病、家庭暴力而斗争,不让这些弊病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存在和延续。
魏先生强调:“要严格按照家庭暴力防治领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的人员进行依法处理。同时,要建立可持续的家庭预防家庭暴力机构,加强各级党委、地方政府的领导,配合有关机构、部门和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防治和性别平等工作。”
克服家庭建设工作中的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弊病
文化专家阮雄伟介绍,目前有很多家庭没有报名参加文化小区和文化家庭的评选。不仅如此,由于成绩突出,在评选会上,往往存在“显好、盖坏”的心态,以培养集体和个人的光荣文化素养,不敢表态,不敢指出邻居的缺点,怕得罪人。因此,在一个小区里,只有评选出一批真正优秀、卓有成效的家庭,给予表彰和奖励,才比所有家庭都被认定为“文化家庭”更有价值。
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郭秋红博士表示,近期公布的家庭暴力统计数据并未完全反映现实,因为仍然有很多人选择默默承受,因为她们害怕“露馅”或“让男人难堪,让男人丢脸”。与此同时,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有限,许多人仍然认为丈夫打妻子几巴掌或父母殴打孩子并不是暴力的根源。
尤其是性别平等意识低下,加之经济因素以及酗酒、赌博、吸毒、卖淫等社会弊病,使得家庭暴力依然“苟延残喘”。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家庭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党员成年人要为全体家庭成员做好表率。发现家庭暴力行为,需要结合法律予以解决,严惩不贷,震慑不力,而不是过分强调和解。
此外,“文化家庭”和模范家庭的评选表彰工作,必须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进行,必须以公开、民主的方式进行评选,并受到社区的表彰。鼓励社区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坦诚、诚实地提出意见,确保获得“文化家庭”称号的家庭真正成为模范家庭。
必须认识到,尊重文化家庭是“全民团结共建社区文化生活”运动的核心内容。因此,道德教育和生活方式始终是建设幸福进步家庭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日益现代化和发达的社会中。
作者:范同
来源:越南劳动网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