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2015年越南电影:激动人心的一年

星期二 - 2016年2月2日 04:12
“令人印象深刻、品质优良”——这是许多报纸对第19届越南电影节的美好评价。从数字上看,这些评价并不算多:2015年生产了40部电影,125部电影参加了各个类别的评审,60%的观众是带着意外的兴奋来到电影院的,电影展映、交流、研讨会以及“才子佳人”的热闹也为电影节的印象营造了很大的作用;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维克多·武执导的电影《我看见绿草地上的黄花》的金莲花——这是国家电影和私人电影、文学和电影、传统和融合之间的合作与融合精神的体现……“令人印象深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质量”又如何呢?
Điện ảnh Việt Nam 2015: Một năm sôi động
2015年越南电影:激动人心的一年

越南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

确实,去年,2015年,电影界发生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首先,在新年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形成和发展(越南电影诞生于 1923 年左右,电影金文乔由法国和越南共同实施的《2020年越南电影发展战略及2030年展望》首次获得国家正式批准(2014年1月26日)。今后,我国电影将有更加明确、更加坚定的方向,期待第七艺术真正成为“最重要的艺术”。不仅如此,越南电影凭借其发展战略,在过去一年中举办的众多活动,或多或少给专业人士和观众带来了信心。不管怎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纵观这个国家“发育不良”的电影画面,每年生产的电影数量低得惊人(只有大约十几部故事片);电影拍出来没人看,经常亏本,被批评内容和艺术性低下,任何一个有心人都会忍不住“心急”。

长期以来,我们常常以资金不足、技术条件差等为借口,认为越南电影人无法拍摄出符合观众口味的好电影。但看到一些邻近的电影,比如伊朗,条件跟越南差不多,电影预算往往很低,却依然能获得国内外重大奖项,甚至包括戛纳、威尼斯、柏林,甚至奥斯卡等重大奖项。看看近一点的国家韩国,上世纪80年代,这个人口不到5000万(越南的一半)的泡菜之国的电影还在为争取国内观众而苦苦挣扎。如今,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韩国电影已经在整个亚洲大陆掀起了波澜,甚至进入了电影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日本和印度。是什么因素让一个人口只有越南一半的国家的电影产业取得如此大的成效?有很多因素:人、政策、资金、观众水平。但第一个重要因素是正确的政府政策。因此,当国家电影业第一次有了长远的发展战略时,电影人和观众的喜悦当然是真切的。

简单看一下越南电影发展战略已获批准的内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高兴:从现在到2020年(展望到2030年),将新建数百家电影院;河内和胡志明市(HCMC)将拥有更多现代化的电影中心,每年制作25至40部故事片(到2030年,这一数量将增加到60部,更不用说同样数量的纪录片、动画片和科学电影);国家还将投入资金,让越南电影能够参与国外电影奖项的角逐;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地还将投资建设大型影视制作基地,满足国内电影制作需求,并走向与国外的合作;导演、制片人、发行人、演员等电影产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也将得到重点投入。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产业,如果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就很难发展。为了证实这一点,电影部主任吴芳兰讲了一个“半笑半哭”的例子。 2013年,电影系在韩国举办了越南电影周。我们经过大量的准备,带了十几部最典型的35毫米影片到贵国,但是影片在贵国选映、调入、放映之后,大家都很震惊,这些影片不能放映。原因很简单:你已经很久没有用放映机放映 35 毫米胶片了。目前韩国几乎所有影院都已转为数字格式放映。这种“半哭半笑”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越南电影在融入现代化进程中的“跛足”,而原因很简单,并非因为“没钱”,而仅仅因为“融入”两个字。

第二印象是2015年全年的电影活动,特别是12月1日至5日在胡志明市举行的第19届越南电影节。首先,我们必须提到剧情片在半空中拍打由年轻女导演阮黄叶执导(2014年制作,但2015年初正式上映)荣获多项国际奖项,在越南和南方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但在电影节上几乎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短纪录片Phung女士的最后一次旅行同样非常年轻的导演阮氏深执导的《大地之恋》在2013年之前就已开拍,但2015年才正式上映,却又透露出一个惊喜:这部电影完全是靠一个人的努力制作的,长期被束之高阁,直到上映才突然“俘获”了观众的心。接下来是电影的情况。父子和……由曾因碧,别害怕如今,这位年轻导演因影片入选柏林电影节官方金熊奖角逐而引起轰动。不过,如同上一部大片的命运一样,该片至今尚未在国内正式上映(而在法国,上映日期已经明确)。然后是电影甄子丹的一生由导演 Dinh Tien Vu 执导,14天假期导演 Nguyen Viet Khoa,特别我是你的祖母由潘嘉一行导演执导,迄今为止票房收入已创下约900亿越南盾的历史新高(潘嘉一行曾在河内社会科学大学合作打造由福特基金会赞助的电影项目,并由此获得奖学金前往南加州电影艺术大学学习导演专业)。可以肯定,2015年确实是国产电影的年轻元年。如果你同时计算我看见绿草地上的黄色花朵同样是年轻导演的维克多·武(Victor Vu,曾在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电影项目任教)为创造一年电影“印象”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与此同时,该国许多其他艺术活动领域却有些“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电影确实利用了电视的巨大优势,这一点在电影系的发展战略中已经提到过。在媒体特别是电视爆炸的时代,“大屏幕”凭借在“小屏幕”上播出的优势,相对于很多其他艺术形式来说“幸存”了下来。如今,电影和电视已经联系得非常紧密,相互渗透,人们已经无法清楚地区分电视和电影。数字时代的“跨学科”特性也让电影越来越占据上风。由于电影曾被认为只是一种“纯娱乐”形式,如今它也因其“跨学科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尤其是与文学的跨学科性。

2015年影院活动速览:颁奖典礼是开年大事金鸢,年中是一系列电影节、电影周、与电影制作人见面欧洲、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然后是电影节黄蜂戏剧电影大学举办的青少年颁奖典礼金莲花举办“我们制作电影”、“电影空间”等活动,由越南电影协会电影人才发展中心举办;程序遇见秋天岘港市连续几年开展的青年电影人才培训活动,在海外越裔导演陈英雄、多位海外知名导演和越南青年电影人的参与下,也为国内电影创作找到了新的方向。 2005年至2011年期间,部分年轻电影人参加了由Fofd基金资助的河内社会科学大学电影项目,如Phan Dang Di、Nguyen My Dung(联合组织者和讲师)、Trinh Dan Phuong(编剧)……,初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目前是河内社会科学大学电影专业研究生的Trinh Dan Phuong的剧本获得了3000美元的奖金,用于继续投资制作成本)。电影计划的另一名学生范青河也在2015年动画剧本创作大赛中获奖(范青河在第19届电影节上还获得过动画剧本奖)。最后,2015年越南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依然是私营电影公司Thien Ngan与国家资本部分投资的合作电影取得了意外的成功。我看见绿草上有黄花,该片于年底在胡志明市举办的第11届越南电影节上荣获金莲花奖。甚至有人说,富安省的旅游业受益于维克多·武电影中“风景如画”的场景。显然 2015 年的越南电影给人留下了很多印象……

但2015年的越南电影真的“优质”吗?

如果我们仅从“有趣、年轻”、美的艺术(尤其是拥有众多演艺人才的优秀演员)、高票房电影、定期的国际交流、一些精美的画面、五声道环绕立体声、惊险故事、打斗场面、尤其是同性恋电影、16+电影的潮流……的角度来看电影,越南电影在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2015年,给人留下了“许多印象”,但它是否真的具有“价值”?我们不能过早地断言。

为什么?很简单:除了一年来很多单位、组织和个人的一些努力和奉献外:电影系的方向和管理问题;河内和胡志明市两所戏剧电影学校以及一些非专业学校的培训活动;除了越南电视和故事片制片厂、TPD中心、私人电影制片厂和海外越南电影人),真正专业的艺术家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电影活动受到“跟风”的严重影响。 2015年的越南电影仍然存在着许多“混合”、“模仿”、“借用”、使用“技巧”、混淆“电影表演”和“娱乐表演”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掩盖艺术思维的缺乏。看看节庆、颁奖典礼、交流活动、电影广告众所周知,2015年的越南电影,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些“热闹”,但“质量”却并不稳定。融入时期的越南电影还存在很多“不足”:尚未走出制作艺术电影的阶段,还“模仿”制作“市场”电影;有些电影票房收入很高,吸引了大量观众,例如,即使我是你的祖母,还不完全是一部纯粹的越南电影(剧本是从韩国购买的);其他一些电影具有艺术品质(根据专家的评估),但它们可能无法获得大多数越南观众的“同情”(父子俩在空中飞舞,...),或者投入大量资金却票房惨淡的电影(与历史共存(此处似有缺失,请提供更正后的文本)。或者一半的电影都是无稽之谈,标明16+,目的是为了“明显吸引眼球”,但大部分电影的内容仍然很差;只要看看第 19 届电影节角逐奖项的 20 部故事片名单就知道了:其中超过一半的电影都被标记为 16+(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观看的电影,这是一种“吸引顾客,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的伎俩)。

国家电影院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才培养问题,但电影部最近公布的《2020年电影发展战略、2030年愿景》仍显得相当“肤浅”。而人才才是打造真正优质电影产业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这里的人力资源培训不仅是在培训电影制作人,也是在培训电影观众。如果我们只看那些涌入电影院的年轻人、“才子佳人”的数量,我们就感到非常高兴。但那喜悦的背后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担忧。因为,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去电影院有时候只是“跟风”。而我们迫切需要观众具备真正的电影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一件事刻不容缓:我们确实需要拥有比目前2所(胡志明市和河内理工大学)更多的专业培训学校;要推进电影人力资源培养模式专业化(包括社会化)。越南这样一个拥有90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不可能只有两所电影培训机构。在韩国这个人口不到5000万的国家,却有40多家电影培训机构。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电影系,有的甚至有两三个系。事实上,近十年来,越南多所大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化军事艺术大学、莲花大学、文化艺术学院等大型大学也参与培养专业电影人才。然而,直至2030年的《越南电影发展战略》却几乎没有提及它们。一个电影人力资源如果不进行多元化的培养,就很难实现世界一体化的愿景。多样化,不仅意味着电影制作培训,还包括电影评论、电影写作;不仅要培养导演、演员,还要培养制片人(而事实上,即使是国内最专业的两所培训机构,也还没有电影制作系),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陈兴先生

邓一行导演是越南电影界最严肃、最有贡献的人物之一,他曾多次透露:他这一代人,虽然是在补贴时期拍电影,预算很少,但仍然拍出了抓住越南人民“灵魂”的电影,并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如今的越南电影或许已经更接近国际水平,更加“现代”,但是否还缺少真正具有“越南灵魂”的电影呢?

当然,不只是电影,据我所知,每个领域都有其好与坏、优势与劣势。重要的是,负责的电影经理们要“思考”并“发出声音”;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和“贡献”。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必须有真正具有“越南灵魂”的人才,而不是“笨拙的拼凑物”。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才有机会“腾飞”。                   

作者:陈兴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