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体裁,因为它要求作者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强烈的情感和对体裁的一定理解。所以当我得知Huu Dat有跃入史诗境界的“阴谋”时,一开始我还真的不相信。直到我手里拿着手稿万日战争我刚刚意识到,有了 Huu Dat,一切皆有可能。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当今“诗人谋生计不可或缺”的时代,一位老师在短篇小说、戏剧、电影、小说等领域取得成功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同时出版了两本“严肃而短小”的诗集。我想,如果他不是真正充满热情和奉献精神,他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史诗是介于叙事诗与抒情诗两种写作方式之间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体裁。这不是我国文学创作的强项。证据表明,越南人民在一般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颇多,但在史诗方面的成就却十分罕见。这是事实。显然,越南文学中有很多诗人,尝试创作长诗的诗人可能不止十位,但受到读者反响的作品却很难超过这个数字(苏有、秋盆、阮科艳、清草、友盛、陈登科、阮越战、陈孟豪、氏黄、阮英玉、阮仲涛、陈英泰)。显然,史诗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进入这个领域,正如前文所说,诗人除了要有生活和文学阅历(对体裁有深刻的理解)之外,还要以时事来肯定自己的情感储备,即“长期资本”,就像一个伟大的商人走在商业道路上(敢于接受失败)。如果没有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就很难在这一创意领域取得成功。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在许多领域(戏剧、电影、散文)写作的人,开始写作万日战争,Huu Dat 一定知道自己的极限。
万日战争全书共分十二章,从《秋日志》第一章开始,经过《全民抗战日》第二章、《永远的奠边府》第三章、《当我们长大》第四章、《历史的对抗》第五章、《母亲》第六章、《大学》第七章、《村庄》第八章、《最后的战役》第九章、《国家大变革》第十章、《挑战》第十一章,最后是《我们的一代》第十二章。查看章节标题,万日战争,可以归类为一部历史史诗。因为从头到尾,章节中提到的事件几乎涵盖了越南从秋季革命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经过两次抗战,直到国家完全统一,建设和整合的整个过程。对于史诗体裁,我认为作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结构。写短诗只需要作者有丰富的情感,写散文则需要生活阅历,而写长诗则需要这两种能力。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作品就会漫无目的,但如果你不能控制结构,一首长诗就会“失去节奏”,读者就很难理解作者的意图。一首好的史诗,除了其诗句的感染力之外,还必须将其美感和结构的严谨性“锚定”在读者心中。因为史诗本身属于叙事诗,有叙事元素,有故事,所以如果结构松散,甚至没有结构,作者就不知道该如何引导故事。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法国的《罗兰史诗》……这些史诗都因其严密的结构而给读者带来非常吸引人、非常有趣的故事。
在越南,史诗的概念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裴文原和河明德两位作家认为:“史诗是一种叙事诗,或多或少基于叙事方法……史诗也是叙事诗的一种,但并非所有叙事诗都是史诗或都带有史诗色彩……史诗的内容往往与美、英雄主义和高尚等美学范畴相关。史诗的情节往往不完整。”研究员黄玉显也肯定道:“史诗是一个大体裁,有两层含义:容量大、内容大”;以及“抒情原则与叙事原则的关系是史诗诗学的核心问题”。如此小小的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研究人员断言创作史诗对所有作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返回结构万日战争由Huu Dat所著,可以肯定这是一部根据国家历史事件构建的史诗。正如我们上面所说,作者友达用12个章节的史诗来“拥抱”国家从开始(革命的秋天)到现在(国家获得解放并处于建设和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史诗的12章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章节万日战争脱离历史事件,深入个人情感。有时它是关于“母亲”的感受(第 6 章);有时是对“村庄”的感受;有时,它们是从代际视角的个人反思:“当我们长大/前线仍是非战斗的”、“我们长大/两岸的愿望之间,乌云在抽泣/沙洲上漂浮着绿色的梦想”、“我们长大/通过历史文章了解国家/奥姑妈妈产下了一囊百卵”……诗人阮科艳在长诗中欲望之路当写关于国家也紧紧抓住了抗美救国时期南方城市年轻一代对人民和国家的意识运动。史诗第五章欲望之路他的诗以“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祖国已经在那儿了……”这句话作为开篇,全诗都沿着这样的情感脉络流动。我认为友达与阮科艳有这样一个特点:在描写国家时,两人都从特定一代人(我们)的角度去寻求支撑,阮科艳笔下的“我们”很年轻,友达笔下的“我们”随着国家和人民的成长而成长。从这个方面来说,Huu Dat 的想法确实很棒。
人民警务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万日战争》一书封面,作者:Huu Dat
密切关注国家历史事件,万日战争全诗以革命前夕秋日的心情开篇(139句),经过长期的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战争(333句),徘徊于“永远的奠边府”(227句),接着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历史性对抗(143句),到达最后的决战(203句),最后以“变革中的国家”结束。如果考虑万日战争我认为,作为一部历史史诗,《Huu Dat》的这些诗句紧跟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履行了自己的责任。数百行诗句,以战争年代在北部三角洲村庄出生和长大的年轻人的情感写成,散发着真正史诗的“英雄”气息。与其他一些文学体裁不同,史诗或多或少具有史诗般的感觉,因此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从文字中散发出的“优雅”语调。整部史诗中,具有这种英雄气概的诗句实在难以数清。万日战争但仅仅翻阅开篇《秋欲秋欲》一章,便能看出其“磅礴”之势。引言(与诗歌长度大致相同)越南北这本书是一部由 To Huu 创作的越南电影,就像一部关于越南人民黑暗奴役时期的简史。 《友达》仅用139行诗,却为读者展现了许多历史事件:与敌人实力悬殊的战斗、今天每个越南人都无法忘记的英雄人物、民族翻开新篇章的重要历史时刻。 Huu Dat 选择了自由诗。当诗歌的情感流向明确地朝着这个方向时,这也是必然的选择。这个国家的早期历史在黑与白、光明与黑暗、悲剧与英雄的调色板上穿插着对比色,充满痛苦的呻吟,但也充满深情。诗歌形式的选择取决于情感内容。比如,作者写了一首九字诗,开头四句是:“近百年的奴役/我们的民族贫穷、饥饿和苦难/国家经历了许多起伏/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坠入爱河,成为恋人。”桥舞”。比平常更长的诗句,也是为了在作者试图表达民族的“痛苦”和“悲伤”时,营造出更深刻的情感。与此同时,在描写共产党人在与敌人斗争中不屈不挠的意志的诗句中,诗人转换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诗体,诗句更加自由(在语言上),更加扎实,也更加坚定:
忠于国旗的心
忠诚的共产党员
永不放弃
金钱面前
不可买卖
牺牲了多少战友
在监狱里依然唱歌
镜子
永远闪耀
即使身体消融于土
但灵魂永远是神圣的,山河啊!
作者在诗的开头指出,这是一幅滴漏。确实,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格去评价根据图画写的诗,这是 Huu Dat 在这部史诗(包括诗集)中的一个独特的实验。旅行我不知道之前发表的文本对于需要体现的内容有多大作用,但仅从文本的形式来看,我想那大概也是语言专家出身的诗人的贡献之一。这里我还想再次提到,出自《鲁迅诗集》洋葱Huu Dat 似乎在创作视觉诗歌方面非常“勤奋”。在这首诗中,他用图画的形式写了不少篇幅。而在史诗《万日战争》中,他诗歌中的这种创造力就更加“浓缩”了。我在史诗集里整理了一份清单万日战争共有 39 首诗以视觉风格写成,并配有许多不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插图。它们是:高脚杯的形状、公社屋顶的形状、米罐的形状、酒葫芦的形状、古瓶的形状、花瓶的形状、大杯的形状、钥匙的形状、陀螺的形状、沙漏的形状、铜香炉的形状、十字架的形状、花瓶的形状、蜡烛的形状、泪珠的形状、火炬的形状、箭的形状、铜鼓的形状、吸管的形状、蜡烛的形状、倒塔的形状、稻草的形状、越南地图的形状……作者创造出如此密集的图像的这种壮举不能不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诗歌史上总体讨论画意诗(或视觉诗)时,许多研究者认为,在特定的、暂时的环境下,用画意诗写诗也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有趣的感受。读者不再只是长期专注于“读诗”,而是在以视觉视角接触诗歌时,有机会“看到一首诗”。通过这种“阅读”的方式,看似“看不见”的文字,现在变成了一张图片或一部电影(就像在电影院里一样)。我觉得像这样混合艺术形式也是今天艺术创作的一个创新方向。 20世纪初,在法国文学中,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画意诗(Calligramme)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诗人阿波利奈尔,他创作了著名的诗篇米拉波桥。史诗中的 Huu Dat万日战争“玩”这个游戏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当然,和阿波利奈尔一样,他的画意诗也纯粹是形式游戏。但他的一些画意诗却蕴含着自己独特的内容信息和耐人寻味的审美信息。因此,在这些实验中,也有绘画——Huu Dat 的诗歌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特殊的印象。比如对我来说,当我仔细“观看”和“阅读”那首关于稻草树意象的诗(第32页)时,我也感觉自己仿佛在热情洋溢的稻米香味中重温了过去一个非常典型的越南农村:
水牛
吃草
无论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
我们宁愿在自己的池塘里洗澡。
记得那个歌声悠扬的村庄
从小就哄我们入睡
通过梦境回忆村庄
月夜有一首很悲伤的催眠曲……
阅读(和观看)关于越南地图的诗歌(第 56 页),无需仔细研究其内容,我突然感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我们平时在国家普通地图上看到的S形,现在突然好像有了灵魂。并非巧合的是,在最近的艺术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形式的出现:装置艺术、视觉音乐、表演诗歌……或许这也是一种让艺术不那么无聊的方式?我认为视觉诗歌或图画诗歌——绘画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另一方面,从结构意识形态角度来看,万日战争《红楼梦》除了是一部历史史诗之外,也是一部富有情感、思考和反思作者处境的作品。这或许也是长诗同样重要的元素。一首诗,有时候只需要好(在音乐、节奏方面)就够了,但是一首长诗如果没有思想支撑,没有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内容感知,是很难留在读者心里的。万日战争除了全国各地的历史事件外,还穿插着诗人深思熟虑的“抒情离题”结构。例如,在《秋之欲》、《九年抗战》、《永远的奠边》前三章之后,友达停下来与读者谈论“我们这一代”,即作者的这一代。在“历史的交锋”篇章之后,他吐露了越南“母亲们”在艰苦岁月中做出牺牲的故事。然后回到“大学”,回到你我这一代人在战争年代生活学习过的美智子这片土地,去更深层次地思考那些经历了如此多牺牲和损失的抗美战争的人们。然后我们返回“村庄”。继《最后的战役》和《国家变迁》之后,友达又有一章充满了对战后国家、国家走向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与 Nguyen Duy 相同唤醒你的潜能另外,Huu Dat 在史诗《万日战争》中也有一些富有深意的诗句:
“该项目对各地开放。
房子还没建好,口袋里就装满了钱
从人民手中夺取的公共土地
赔偿不多但代价却很高。
或者:
市场经济时代
人心如此不稳定
昨日真相
现在突然变得廉价如泥土
有多少邪恶潜伏
钱正在流失
永恒的伦理
像波浪上的泡沫一样融化
《万日战争》写于2010年至2013年底、2014年初,当时东海问题还没有今天这么激烈,但在这首史诗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相当敏感、与时俱进、有着深厚而热烈的爱国灵魂的诗句:
我们长大了
通过历史课了解国家
母海马 Au Co 产下了一个含有一百枚卵的囊。
一半人带着弓箭上山
一半人去探索沼泽。
从那时起对东海的认识
渗透到边疆的每一滴水
可以肯定的是,万日战争是一次成功,体现了 Huu Dat 的独特性。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真实、富有感情、文笔灵活、语义深刻、具有许多独特创新的史诗集。这是一部丰富和充实了现代史诗体裁的史诗集,对于弘扬我国人民在保卫祖国、战胜困难、建设新生活的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兴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