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远东学院,现为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第一研究所在印度支那
1898年,印度支那总督保罗·杜默签署决定,成立一个名为“印度支那常设考古团”的东方研究机构。至1900年,该机构更名为“远东法国学校”,缩写为EFEO。 1901年,法国总统埃米尔·卢贝签署法令,批准成立该研究所,其主要职责是对印度支那半岛及远东国家进行历史、考古、语言、民族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理人文科学研究。
1945年9月8日,即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布独立后仅6天,临时政府主席颁布第13号命令,将远东考古学校并入国民教育部。 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署第65号命令,成立“东方考古研究所”,取代“法国远东考古研究所”,其任务是在越南各地保存和保管东方考古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上述法令体现了临时政府对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殊关注,同时肯定了法国远东学院近半个世纪以来对越南历史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工作所做出的科学贡献。
可以说,在20世纪的历程中,远东法国学校伴随着越南历史的变迁而经历了许多起伏。但尽管受到殖民政府的一定控制(从成立到1945年八月革命),EFEO仍然坚持其科学目标,在科学研究、出版和保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存的短暂时期(1945年9月-1946年12月),越南政府的灵活政策为EFEO拥有行政自主权和管理其总部创造了条件。在接下来的10年(1947年至1957年)期间,由于法国和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无法提供定期资金以及越南缺乏法国研究人员,EFEO遇到了许多困难。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后,EFEO将总部迁至西贡。 1960年,EFEO正式关闭,结束了其在越南60多年的运营。 1993年,EFEO在河内重新设立代表处。目前,EFEO除了位于法国巴黎的总部外,还在12个国家设有18个中心,其中包括在越南的2个代表处,分别位于河内和胡志明市。
法国远东学校——1926年法国在南越的印度支那研究中心
对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EFEO对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EFEO 的许多关于历史、语言、文学、民族学、宗教和考古学的研究著作已在越南和世界各地出版。数以千计的历史文化作品在EFEO的妥善管理和保护下,其中包括广南省美山圣地等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区。 EFEO是越南学术界与世界特别是法国连接起来的众多知识桥梁中最坚固的一座。
EFEO对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贡献典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越南开辟考古学、民族学、博物馆学、文献学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至今仍具有科学价值的突破性发现;推动传统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现代化与新兴学科的发展同步;为建设国际越南学者队伍作出贡献,同时为培养20世纪一代现代越南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作出贡献;组织了关于新石器时代(和平)、青铜时代(东山、沙黄)、古代王国(富南、占婆)等许多大型研究计划和项目,出版了东方法兰西学院公告 (BEFEO)以及《北京行政地理》(1996年)、《越南历代禁忌语》(1997年)、《同京义实文学与诗歌》(1997年)、《名字故事的世界》(1998年)、《阮廌关中子梦文本研究问题》(1999年)、《北京各村地名与档案文献》(1999年)等许多宝贵著作……除了火灾之外EFEO为越南文物的收藏和保存、现代博物馆的建设以及遗产管理领域做出了实际贡献。
近年来,EFEO 有效地促进了新研究趋势、新观点和新科学流派的引入,从而为促进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背景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作为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领先中心——与EFEO在许多学术活动中密切合作,例如:组织红河三角洲村庄研究项目,组织红河三角洲研讨会,组织现代历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研讨会......这些合作活动旨在朝着创新、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社会的方向建设和发展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作者:乌什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