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Do Duc Hieu 教授也参与其中。有点晚了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才有机会与他见面,但我很幸运能够与他亲近,一起学习、工作,分享秘密,并因此对他有所了解。确实,不难想象从我们第一次见到他,到我们永远离开他的最后一刻。在河内理工大学文学系,他是一位“充满个性”的人。几乎所有世世代代的同事和学生都能轻易想象出这样的杜德孝:瘦削、苍白,有时感觉“缺乏活力”,坐在别人身边时,他只会“低声耳语”,轻声细语,但讲课时,他的声音就像刮风天的海浪一样洪亮(坐在教室后排,你仍然可以清楚地听到每一个声音)。杜德孝教授的工作能力确实非凡。谁也难以想象,一个年轻时胃被切除三分之二、身体如同芦苇的人,还能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从杭白街26号,毫不停歇地,骑到文史两系70年代的总部——美翠宿舍,当时他是文学院的副院长;夜晚,他“伏案”于书页之上(因视力不佳,必须佩戴5度以上的眼镜),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创作出千万页充满梦幻与创意的书页。我知道,杜德孝教授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由于疾病,在痛苦中,他仍然读书和工作,尽管他的健康状况似乎不允许他足够清醒地写下他的创作想法。
事实上,如果没有变化人生上,按照杜德孝当初的选择,他应该成为一名律师,或者如果稍微不同的话,他应该成为一名公务员。执业法律。 1943年毕业后,他进入法律系学习,与当时就读哲学系的作家阮廷氏是同一代人。后来,两人最终都选择了文学道路,一方是杜德孝,选择了教学和研究;而另一边,阮廷氏则选择了作曲。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没有坚持自己的初始选择。抗战爆发,二人响应党的号召,离开法国学校奔赴战区。而对于阮廷氏来说,他最初的一些“职业血液”似乎仍然跟随他,直到参加抗法战争的初期。他撰写了大量哲学研究著作,发表在当时的一些报刊杂志上;至于杜德孝,他最初的选择似乎是成为一名律师,或者至少是一名公务员。涉及依法惩处,但最终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与 17 世纪的法国喜剧演员莫里哀很相似,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教学都奉献给了莫里哀。法国文学史,也放弃了自己原本的职业选择。律师,走上艺术道路。对于杜德孝来说,他最初职业生涯的痕迹只是通过他提出或谈论他认为重要的问题的方式部分地显露出来;或者当他必须针对他不同意的某个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当时他的论点极其尖锐。或许,这就是剩下的一切。至于文学,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个“命运的选择”。确实,从 1945 年之后,也就是离开法律讲堂,黎圣宗路19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关心”一条既定的道路——文学——作为一名教师。敲孩子的头在 Phu Tho 高中;后又拜张良玉权太原为师,时任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有时在教授的工作中西学确切地说,在中国南京一路教授法语;还有一段时间,他担任教育培训部图书馆司公务员,组织编写普通教育教科书。尽管他“游历”了如此多不同的领域,但他的所有作品仍然“注定”属于文学。或许正因如此,我们以后才会看到一个在文学道路上始终“博学”的杜德孝。很难将他仅仅归类于一个领域。狭窄的例如,如果你假设你是一个专家排名关于西方文学,这是事实,但还不够。因为,除了他关于这个文学领域的犀利著作之外,我们还会看到他许多关于越南文学的微妙而深刻的著作;很多人甚至认为他应该是越南文学专家。话虽如此,1955年至1958年期间,他曾参与教育培训部教科书司的教科书编写工作,同时也是黎贵惇小组的成员,该小组由当时伟大的西方和越南学者组成,其中包括武廷莲、黄黎和黎智渊。悲惨的,越南语充满了雨果的精神,但也非常越南化。此外,阅读杜德孝的著作,有时,人们会意识到其中蕴含着一种学术的因为,从他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到解读文献、分析文本的方式,他和教授没什么区别。法语真的;有时,他会写几页文学作品。清晰,清脆就像一个“小学生”并且很难“定价”哪种品质优于哪种品质(?)。他的老师、最亲密的同事、多年来最了解他的人、人民教师黎红森在他去世后的一篇短文中,做出了非常准确的评价,说他“身上有很多品质”。雨果最明显的对比是: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与学者,胆怯与勇气,年老与年轻的思维……”。诚然,必须非常了解他才能得出如此微妙的评论。但这还不是全部,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需要澄清的是人类品质和工作他就是这样的:因为矛盾,所以他也是一个不断做梦的人。梦幻和有创造力的是他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如一的两个方面。回顾杜德孝的整个职业生涯,我们会更清楚地理解这一点。
可以肯定的是,杜德孝开始接触文学作品时虚线和经验来自民族文学、越南文学。晚年与评论家忠德谈话时,他写道:在“游历”了“遥远的西方”之后,他漫步于长江、前阳河,坐在西湖边,去过苏州、北京、南京、上海(其间在南京大学教法语)。有时我漫步在塞纳河畔,在卢森堡公园,坐在乔治·桑雕像下的长椅上,有时欣赏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先贤祠(当时我去巴黎第七大学学习法国文学史的写作方法)……”,他回到自己,回到熟悉的民族文学花园,写他喜欢的越南文学。事实上,他从小就对越南文学充满热情。热爱法国文学,但杜德孝并不是从法国文学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也许,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并没有受过真正的训练。常规的。他原本是一名法律系学生。虽然他从事法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生涯长达近五十年(他的重要成就也都集中在这一文学领域),但直到1958年他离开图书馆系回到综合科学大学文学院时,他对法国文学的认识才如他所说,是“自学成才”。同时,他也长期积累了越南文学方面的知识。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热爱教学,深受父亲的鼓励和激励。他回忆说,我从心底里“唱”三年镇守卫戍…“苏氏小姐,绍富南雄,新月映眉间,旧粉秋香更愁…”。另一位与“前辈”关系密切、理解他的功勋教师邓氏杏,讲述了我第一次在太原省梁玉权学校见到杜德孝教授并听他讲课的情形:“我刚来学校时,有机会听过杜德孝先生的文学课。后来,我和他同在一个系很多年,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从初次见面到几十年后他去世,他的相貌和性格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在他75岁左右的时候,一位普通学校的学生时隔多年再次见到他,说道:‘老师依然年轻,因为他早已老了。’”我们可以借用苏有朋一首描写著名女英雄的诗来形容他(他“有岁无岁”)。我和同事们一起走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桌,看到一位身材高挑的……男人,眼睛常常仰望天空,充满着憧憬。但当他开始用那种尖锐的声音(尤其是当他兴奋的时候)讲课时——令人惊讶的是,那种声音和那种表情并不好笑——整个班级都安静了下来……” (女孩看着雨,妇女出版社,2008。
作为一名“学者”,杜德孝在给读者带来知识和见解的同时也始终尊重读者。在拉所有端口(每个人都可以触及)。对他来说,纸上写的一切都必须清晰、明了、易于理解。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五十多年写作生涯的坚持、训练和焦虑。另一位与他关系非常密切、了解他多年、在很多项目上与他合作过的同事——人民教师黎红参,曾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面对一篇令人费解的文章,很多人毫不犹豫地‘指责’,他(杜德孝 - TH)却很谦虚,犹豫不决:他在说什么,我读了四遍,还是不明白”。这是杜德孝对文学研究“害羞、卖弄”风格的“礼貌”反应。耀斑读书人杜德孝从来不会用自己的“上级”、“资历”或“大树”的地位去掩盖和遮蔽下面的小树。在翻译领域,杜德孝留下了许多被人们称为“classique”(通常在学校教授)的作家译本。人民教师黎鸿森写道:“我认为,这样一位热爱自己工作的教师,在翻译领域以及批评领域做出的伟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方面。除了著名的儿童故事外,他翻译的作品也出自法国文学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手:伪君子,吝啬鬼,吝啬鬼莫里哀(17世纪)保罗和维吉妮作者:Bernadin de Saint-Pierre(18世纪),戏剧玛丽安·德洛姆和小说《悲惨世界》(通用翻译)作者:V. Hugo(19 世纪)……在系列中法国文学作品选双语的,由他和我共同编辑,他编辑并翻译了第二卷(17 世纪)的大部分内容。他在巴尔扎克诞辰 200 周年之际翻译了他人生的最后几页,这是前言放“人生的玩笑”。
杜德孝教授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与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一起,留下了数千页的著作,包括教材、理论研究、译著以及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典范。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约1992年至2002年),当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时,他致力于写作三部关于改革阅读文学方式的作品。杜德孝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努力争取。梦幻般的和有创造力的。最后三本书文学批评的创新(1993年),阅读和评论的创新(1999),现代诗学(2000),诞生于20世纪刚刚结束之际。杜德孝教授去世十年后,上述三部作品中最梦幻、最具创意的作品,由他的学生——陈兴老师整理并出版,名为现代诗学——一些理论与应用问题(教育出版社,2012年,700页)。研究员赖阮安对他作出了如下微妙的评价:“他的作品带有颤抖,既坚定又惊讶于一位想要思考新事物的研究人员的决心”。
杜德孝教授终其一生都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从未停止思考:活着就意味着要有梦想,要有创造力。在专业工作中,特别是在研究和教学中,他最大的恐惧就是不能“现代化”自己。然后你就会害怕自己也会变成那样。复制其他人,或者“把其他人”(学生一代)变成复制矿创意梦想不要让人们犯这样的错误。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老师的建议。
是一代后人低得多高级的我不敢主观地认为我了解他的一切——一个有着深邃灵魂和渊博知识的人,因此我只能像上面那样随意写几句关于杜德孝教授、功勋教师的话。阅读他所写的内容以了解他。。
2013年深秋
作者:陈兴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