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最高统帅部制定南方解放计划的依据

星期五 - 2017年4月28日 02:05
1974年末至1975年初,彻底解放南方的计划获得批准。后来,当西原战线取得彻底胜利后,上述计划被进一步调整,确定在1975年解放南方,然后在雨季之前……
Những cơ sở để Bộ Tư lệnh tối cao hoạch định kế hoạch Giải phóng miền Nam
最高统帅部制定南方解放计划的依据

经过二十年的抗美救国战争指挥,1975年初春,包括政治局、中央军委在内的抗战最高指挥部决定果断前进,把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从完全胜利推向决定胜利。

在本文中,我们仅提出在最高司令部于 1974 年末和 1975 年初开会确定在最短时间内解放南方的科学依据这一特定范围内的问题。

这些客观基础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前一阶段的指导结果和新出现的因素来看。这些因素可以表述和分析如下:

1. 继承以革命力量解放南方的一贯作风

经过数年的克制和坚持执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但遭到敌人的拒绝后,1959年,越南革命最高指挥部主张以革命暴力解放南方。此后,越南人民在与美国发动的三种残酷战争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不懈地以暴力战胜了特殊战争、局部战争,并于1972年从根本上战胜了美国对南方战争的越南化。随着 1972 年南方战线的胜利以及空中奠边府迫使对手签署了《越南问题巴黎协定》(1973年)。

《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被迫从南方撤军,并承诺结束对越南的军事介入。这一事件,揭开了南方革命“打倒傀儡政府”的序幕。然而,由于该协议规定恢复和平,结束战争,承认两个政府、两个控制区的存在……然后推翻西贡政权——从未执行协议的力量应该迫使革命方超越协议,将会如何发生。这是当时全党、全民、全军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党的第二十一次中央代表会议(1973年10月)决议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主要内容如下:

——南北两省军民的进攻和胜利,迫使敌人签署《巴黎协定》,是越南人民抗美救国事业的决定性胜利。协议规定越南人民将自由选举统一国家。然而,由于敌人的本性,他们仍然密谋永久分裂我们的国家。[1]而对方一直严重违反该协议。[2]

——当时南方的实际情况正朝着两种可能性发展。一是越南人民逐步迫使敌人履行协议,真正恢复和平,南方人民克服复杂困难,实现了独立和民主。第二种可能是对方破坏了协议,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进行残酷的、坚决的革命战争,打败敌人,夺取彻底的胜利。”[3](决议强调)。

-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二十一次会议确认,完成祖国统一斗争的关键问题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掌握军队的“ [4]

当时的南方战场,在条约签订后,有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敌人的阴谋,所以有些地方被敌人蚕食,损失了土地和人民。与此同时,在九区,虽然兵力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得到大力增援,但他们积极进攻入侵之敌,使解放区得到巩固和扩大。

从上述背景来看,党中央指示南方革命力量“我们必须坚决反击和攻击敌人,保持和发挥我方各方面的主动地位。[5]

总之,党的第二十一次中央委员会会议向全党、全军和全体人民传达的最基本的精神是:准备并随时准备使用革命暴力,维护南方革命的战略进攻地位,并准备在对手拒绝履行已签署的条款时超越协议。

自1973年10月以来,这一一贯的思想已彻底渗透到一切革命力量之中,形成了战略进攻和意识形态进攻的同步态势,使抗美战争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1973年1月以后,一些地方因没有坚决抵抗西贡军队的入侵而失去土地和人民的现象很快得到解决。在第21号决议精神的指引下,从1974年初开始,解放军不仅坚守阵地,而且直接向西贡派兵侵占的中心地带发起进攻。

用革命暴力解放南方的主张,是最高总参谋部在1974年12月/1975年1月扩大的政治局会议上继续坚持并大力宣扬的前提。

2. 对手的意图和能力

《巴黎协定》之后南方革命指导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当南方革命别无选择时,敌人会如何反应超越协议完成南方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当我们进一步彻底解放南方时,美国将作何反应。事实上,美国准备在必要时取消任何承诺。事实上,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就是这样表现的。 1968年,美国承诺停止轰炸朝鲜,但1972年却对朝鲜发动了更为残酷的攻击……那么,如果南方革命进一步推翻西贡政府,彻底解放南方,美国会作何反应?这是1973年至1974年和1975年初中央委员会考虑和权衡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样在上述历史时期,许多国家也关注美国的真实态度,去留从南方、从东南亚来计算其战略。西贡政府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他们的意图来自另一个角度。因此,河内和西贡都试图试探美国的态度。

标志着美国对韩国局势作出反应的第一个事件是同乐城事件。这是西贡军队的基地,位于平福省平隆县明心乡。同乐禅是西贡突击队营驻扎的前沿基地。但由于这个基地位于解放区深处,完全与世隔绝,西贡对驻扎在此的部队的增援十分困难,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被解放军紧紧包围,处于两难境地,守住这个阵地弊大于利,所以西贡盘算着从同乐城撤军,西贡真正希望的是这个阵地被解放军占领(他们称之为被淹没)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但解放军明白西贡军队在此的困境,所以他们只是严密包围了该地区,并准备从空中摧毁敌人的增援部队。最终,1974 年 4 月 11 日,位于同乐城的西贡军队秘密撤出了基地,并随后指责解放军袭击了他们的前哨。

国家主席阮文绍下令广播系统“谴责”越共。被淹没同乐战队并称赞说,在同乐战队“每个士兵(西贡军队)都是英雄!”并希望美国能够关注此事,尽管这是西贡上演的。但美国却忽视了有关西贡 Tong Le Chan 案件的所有信息。[6]

同样是在这个时候,在华盛顿,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之间围绕美国海外军事活动(其中越南是关键)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1973年11月7日,战争权力法案获得通过。战争法)由美国国会通过。尽管对于《战争权力法》的可行性存在争议,但它确实限制了美国总统在国外使用军事力量的能力。尤其是该法案的时机和内容影响了美国在越南承诺结束对南方军事介入的情况下的军事活动。因此,从1973年底开始,美国总统不再像1964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北部湾决议》以来那样,拥有在越南和印度支那战场使用军事力量的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7]

另一件对当时西贡局势和美国局势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是水门事件——正如美国公众评论的那样,这是当时美国民主的耻辱。

在水门事件曝光之前,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就曾有意找借口再次轰炸北越。他们盘算着,巴黎协定只是一份对美国有利的文件,因为根据该协定,朝鲜必须归还其在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两次毁灭性战争中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的人数。讨论美国的这一意图,在著名的《没有和平就没有荣誉”美国著名越战研究学者、曾任约翰逊总统政治顾问的拉里·伯尔曼评论说:“该条约成为美国撤军、遣返战俘的一种仪式,而不是持久的和平。”[8]

美国近期解密的文件显示,尼克松和基辛格都希望继续轰炸朝鲜。尼克松希望在朝鲜遣返最后一批飞行员之后(1973年3月29日)进行轰炸,并且可以轰炸到1976年——尼克松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之时。基辛格因通过《巴黎协定》为越南带来和平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他想开展鸭石行动(轰炸朝鲜直至其精疲力竭)!

在参与越南战争的五位美国总统中,尼克松总统是最好战、最阴险的一位。但水门事件阻止了他的计划的实施。基辛格对尼克松总统对越南问题的态度做出了非常准确的评价:他用一种奇怪的、不连贯的方式处理了这个问题:他放弃了。他没有以他特有的专注和精力去完成工作。[9]

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天8月9日1974,尼克松总统宣布辞职。

尼克松被迫辞职对于西贡政权来说是一个警告信号。这是阮文绍总统在1975年4月21日的卸任演说中不得不承认的。相反,对于南方解放事业来说,这一事件进一步表明,当越南人民奋起彻底解放国家时,无论美国是否愿意,实际上都很难重返南方。

尼克松辞职四个月后,南越解放军发动了14号公路—福隆战役。 1974年末至1975年初的三周内,解放军进攻并彻底解放了福隆省。这是抗美救国时期南方第一个完全解放的省份。

失去了东南部的一个前哨基地后,西贡政府发表高调声明,希望美国作出强烈反应。国家主席阮文绍下令全国哀悼三天,悼念福隆先生。然而,白宫在敷衍的回应之后宣布越南战争不在美国的议程上。

福隆大捷发生在政治局开会讨论解放南方计划的时候。福隆事件的本意是一次战略侦察,试探一旦南方革命力量推翻西贡政权,美国将作何反应。这为当时中央制定解放南方的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于是,经过2年的探索,加上上述3个关键事件,解放南方的时机问题已经经历过了。党中央委员会科学地得出结论:如果南方人民继续推翻阮文绍政权、统一国家,美国就不可能再次干涉南方事务。

3.战场上双方的位置和实力

1973年至1974年间,北方后方派遣了数十万军队前往南方战场。在抗美救国的历史上,南方革命力量从来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多的支持。虽然西贡军队还有约100万人,但北方约29万军队的增援改变了战场上敌我关系。

随着军事实力的加强,主要军团也相继成立。 1973年10月24日,第一军(又称胜利军)在三叶成立。 1974年5月17日,第二军团(又称香江军团)成立。 1974年7月20日,第四军团(九龙军团)成立。后来又成立了其他军团(西原军团和 232 军团)。

军团的成立,代表着革命军队实力的全面发展。每个军有相当于3-4个师的兵力。但这并不是越南人民军主力师突破力量的纯粹补充。这是主力的质变。军团确实是铁拳,能够粉碎敌人的主力,这一点稍后就会显现出来。也是在这一年,该地区的主要军团被合并为强大的师。

在增加兵力、组建强大的机动主力的同时,1973年至1974年,北方数万名文职、技术干部增援南方军队。许多过去到北上的国家、政治、党的干部现在都回到家乡履行职责。

从1973年初开始整顿后勤体制。交通运输部和长山指挥部(原559指挥部)运输、仓储手段和力量得到加强。近十个汽车运输团定期在胡志明小道上行驶。新建、扩建战略交通轴线上的仓库、堆场。仅1973年的前9个月,北方后方就向战场运送了14万吨物资,比1972年增加了4倍。到1974年底,南方前线已拥有数万吨武器和物资。仅南方物流就囤积了10多万吨货物。[10]

胡志明小道已扩展为多车道战略公路系统。此前,胡志明小道的终点止于越南与老挝或越南与柬埔寨的边境,但到1974年,它已深入越南南方内陆。[11]。除战略公路系统外,1973年至1974年还修建了连接胡志明小道和南方战线的数万公里战役道路。战略运输系统使部队仅用20天便可从后方行军至南部战场。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期间,每天都有数千辆机动车辆向南方运送物资和部队。

与战略战术公路系统建设同步,1973—1974年修建的石油系统将广大后方与战场连接起来。长达1700公里的输油管道系统足以保证机械化部队远距离作战时提供充足、及时的补给。

1973—1974年的后勤体系和战场设计,为我军和南方人民1975年春季起义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节奏展开创造了前提。

与此同时,解放军积极反击西贡军队的侵犯。解放军在上德、明隆、嘉武等地的胜利表明西贡军队,包括战略预备队的力量正在被削弱。 1974 年,西贡军队主力师的一系列基地和据点开放……

上述两年来南方革命的人力资源,特别是革命武装力量的全面加强,为今后的最后决战奠定了基础。

然而,西贡的军队仍然非常庞大。总兵力约100多万。如果考虑步兵部队,它在世界上可以排进前5-6名。西贡军队的炮火火力强大,装备精良,现代化,而且数量比抵抗力量还多。

南方大部分战略要地仍由西贡军队控制。到1974年底,南方还没有一个省完全解放。解放区还局限于一些山区和边远地区。解放区的人口比例控制在南方总人口的10%左右。

由于西贡军队占据两端(北部广治地区和西贡北线)的战略要地,所以在阵地和兵力上仍然十分强大……西贡军队的致命弱点是,当美国从南方撤军时,其战斗精神严重下降。失败的念头在所有士兵中蔓延开来……

从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来看,到1974年底,我南方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虽然还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已经具备了向前推进、取得彻底胜利的条件。

正当全国军民为夺取革命胜利而努力拼搏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客观因素。

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意图,当美国从南方撤军、西贡政府感到困惑时,1974年1月,中国军队入侵了越南主权下的黄沙群岛。

同样源于外部阴谋,在越南主动签署《巴黎协定》后,红色高棉企图破坏我国人民抗美救国的战争。从1974年中期开始,南方解放军进攻位于柬埔寨边境附近的西贡军队,红色高棉多次袭击后方基地、医疗站,并洗劫后勤设施。因此,许多军队被迫留下包括坦克在内的大量兵力,以阻止波尔布特军队重新集结。波尔布特集团1975年5月以后对越南的进攻只不过是其有预谋行动的延续。

与此同时,在西贡市区堤岸,有些人被称为外国人一直在筹划建立一些受外界操纵的党支部……

显然,上述所有看似独立的事件都是一个一贯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在越南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后决定性时刻寻找控制和限制越南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方法。因为越南人民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其大国战略扩张的意图。

上述事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必须尽快结束和解决南越问题,避免南越政府实施扩张民族主义战略的阴暗企图。

考虑到上述所有情况,在最高统帅部的会议上——包括1974年底至1975年初在总部举行的会议——决定南方革命可以合格且必要必须继续前进,解放南方,统一国家。

最高统帅部正确地预见到了南方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彻底胜利的决心,并制定了周密而科学的计划,选定了地点和突破口。

1975年春季的伟大胜利,是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成果和顶峰。这一历史性胜利是党领导的长期抗战的结晶,但从直接意义上讲,它源于越南革命最高指挥部的紧急、周到、科学的准备过程和及时的指导。在胜利的原因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最高统帅部正确把握根本原因,迅速指挥全国军民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于1975年春彻底解放了南方。

 


[1]越南共产党:党的文件全集第34卷(1973年)。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 年,页。 227.

[2]如上所述,第页226.

[3]如上所述,第页231.

[4]越南共产党:党的文件全集第34卷(1973年)。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 年,页。 243.

[5]如上所述,第页237.

[6]1975年4月21日,阮文绍在辞职演讲中承认,同里禅事件是美国支持西贡政府能力的首次考验之一。

[7]上述法案内容规定,总统在派遣军队出国前必须通知国会,如国会不批准,则必须在半年内撤军。

[8]拉里·伯曼:没有和平,没有荣誉,Viet Tide(美国)2003 年,第 33 页。 329.

[9]引自:Larry Berman,SDd,p. 343,344。

[10]国防部-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救国史(1954-1975)第八卷,全胜。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8年,页。 210.

[11]黎茂汉(主编):越南历史,第四卷, 越南教育出版社,H,2013,页。 413.

作者:Nguyen Dinh Le(河内国立大学)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