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短期培训项目“心理学知识培训”

星期五 - 2022年12月16日 21:41
1. 培训目标
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和深入的知识。 课程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将帮助学习者识别和正确评估人类心理现象的性质和起源;检测并解释心理现象。由此,学习者就有适当的态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专业活动或生活中。

2. 培训对象
- 所有需要学习更多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参加“心理学知识培训”项目获得证书,服务于专业工作和生活的人士。

3.培训时间:2.5——3个月。

4. 全面的课程知识
总学分:27学分
完成课程后,学员将获得以下知识:
- 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性质、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从那里,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评估基本的心理现象。
- 了解人类在生活中的认知过程。
- 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 了解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社会心理现象的起源和机制、管理心理学和临床治疗领域的核心知识。
5. 颁发的文凭类型
- 证书。
- 证书名称:“心理学知识培训”
英文:“心理学培训证书”
- 证书由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 Hanoi)颁发。

6.培训项目内容
TT 内容 学分数
  1.  
普通精神病理学 2
  1.  
咨询心理学 3
  1.  
社会心理学 3
  1.  
心理学基本问题 4
  1.  
发展心理学 3
  1.  
管理心理学 3
  1.  
普通临床心理学 3
  1.  
家庭心理学 3
  1.  
心理治疗 3
  全部的 27
注:课程附有详细大纲。

7. 教学设备
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室系统和设备,满足课程的学习和教学需求。

8. 教师要求
在心理学领域有多年的工作和教学经验。
九、实施机构
強化課程。每门课程结束时,学生都会接受评估并获得证书。
评估方法如下(10分制):
- 根据老师要求,通过课堂备课进行定期评估:权重10%
-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进行期中评估:权重 30%
- 期末笔试评估:权重60%
 
 
附录:课程大纲(按项目划分)
心理知识培训

模块一:普通精神病理学

课程代码:PSY3050
学分数:02
1.课程目标:
1.1.知识点:本课程帮助学习者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1.2.技能:学习者除了掌握阅读文献、撰写讨论论文、团队合作、自学、自研等一般技能外,还能培养应用国际疾病分类表(ICD-10、DSM-5)分析、诊断精神障碍的技能;症状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3.态度:学生需要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为讲师要求的讨论和练习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尤其是在研讨会期间;对精神病患者有正确、客观、不歧视的看法。
2.课程输出标准:
2.1.知识:
- 掌握课程的主要概念并分析心理学在精神病学中的作用。
-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方法了解精神障碍的原因。
- 了解国际疾病分类表ICD-10、DSM-5中RLTT分类的基础
- 分析心理治疗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作用
- 运用技能和知识诊断特定的精神分裂症病例
- 运用理论知识解释不同精神障碍(物质成瘾引起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压力相关障碍、躁郁症、发育障碍)的症状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关系
2.2.思维:
- 能够分析精神病理学、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的文献来源。
- 能够识别、评估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并给出个人意见。
2.3.技能:
- 熟练运用国际疾病分类表(ICD-10、DSM-5)对具体病例进行分析和诊断;症状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2.4.态度(个人道德品质)
- 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对精神病患者的尊重。
3.必修课程:
  • Bennet P. (2008),《临床和异常心理学》(越南语翻译:Nguyen Sinh Phuc 和 CS),心理学系办公室。
  • Ngo Ngoc Tan、Nguyen Van Ngan、Nguyen Sinh Phuc (2006),《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人民军队出版社。
4.课程内容总结:
普通精神病理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表现和治疗的课程。
在课程的第一部分,向学生介绍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的初步了解、精神障碍的分类和治疗方法。课程的下一部分帮助学生了解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和综合症。最后,课程介绍了一些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障碍;沮丧;焦虑和发育障碍。
5.详细课程内容:
第一章 一般问题
1.1.精神病学简介
1.1.1.概念、术语
+精神病学和精神病学
+ 心理健康
+ 临床诊断
+ 症状、综合症
+精神障碍
1.1.2.精神病理学学科
1.1.3.精神病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以及心理学的关系。
1.1.4.精神病理学的历史发展
1.2.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分类
1.2.1.原因
+ 生物因素(基因、大脑结构、大脑功能、生理学、神经化学)
+ 内科因素(脑部疾病、内科疾病、影响脑部的物质)
+ 心理因素(通过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方法解释)
+ 社会因素(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社会结构、生活事件)
1.2.2.精神障碍的分类
+ ICD-10
+ 其他分类方法
1.3.精神障碍治疗
1.3.1.生物疗法
+ 使用药物
+ 触电
1.3.2.心理疗法
1.3.3.心理社会疗法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和综合征
2.1.精神障碍的症状
2.1.1.感觉障碍的症状
2.1.2.感知障碍的症状
2.1.3.精神障碍的症状
2.1.4.情绪障碍的症状
2.2.精神障碍
2.2.1.思维障碍
2.2.2.情绪障碍综合征
2.2.3.意识障碍综合征
第三章 一些常见的精神障碍
3.1.精神分裂症
  1. 概念
  2. 精神分裂症病史
  3.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4. 临床精神分裂症
  5.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6.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3.2.物质滥用障碍
  1. 一些常见问题
  2. 酗酒
  3. 吸毒成瘾
3.3.沮丧
  1. 大纲
  2. 临床特征
  3. 一些特殊形式的抑郁症
  4. 治疗
3.4.躁郁症
  1. 一般概念
  2. 躁狂期的临床特征
  3. 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
  4. 治疗
3.5.焦虑症和压力相关疾病
  1. 恐怖症
  2. 恐慌症
  3. 焦虑蔓延
  4. 强迫症
  5. 应激反应
  6. 创伤后应激障碍
  7. 分离性障碍
3.6.发育障碍
  1. 智力障碍
  2. 自闭症
  3.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模块二:咨询心理学
课程代码:PSY 2030
学分数:03
1.课程目标:
- 知识:咨询心理学课程使学习者掌握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个人咨询案例实践过程的基本技能和理解。
- 技能:课程目标是指导学习者掌握一些基本的咨询技能和咨询程序,以便能够实践个别咨询案例。
- 态度:本课程旨在培养学习者的积极态度,尊重和接受客户的多种差异。
2.课程输出标准:
2.1.知识:
- 了解心理咨询、咨询领域的基本知识。
2.2.思维:
- 能够分析和综合客户提供的信息。
- 能够评估、评价客户问题并给出个人意见。
2.3.技能:
- 掌握一些基本的咨询技巧和咨询流程,以提出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法。
- 具有合作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
- 具备适应和处理多元文化客户环境中差异的能力。
2.4.态度(个人道德品质):
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精神,主动探索自我,感知和接受具有不同差异的客户。
3.必修课程:
  • Tran Thi Minh Duc(2009),心理学咨询教科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 阮氏生(2006),心理咨询基础,劳动出版社科学资源部。
  • Tran Thi Minh Duc(2010),《触犯法律的儿童的咨询技巧》,Lucky House 出版社,科学文献部。
4.课程内容概要:
咨询心理学课程为学习者提供有关咨询的一般基础知识,区分心理咨询活动与指导,咨询或心理治疗活动的界限,专业实践中的道德问题,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咨询技巧(倾听,询问,回应,同情,解决沉默),咨询过程的步骤以及应用咨询技巧和流程进行个人咨询。
5.详细课程内容:
第一章:咨询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1.1.咨询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1.2.咨询心理学的目标、目的和任务
1.3.职业道德
1.4.世界和越南咨询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简史
1.5.咨询类型
第二章:咨询关系
2.1.客户的问题
2.2.顾问的素质
2.3.顾问与客户的关系
第三章 咨询基本技巧与实践
3.1.倾听技巧
3.2.反馈技巧
3.3.提问技巧
3.4.同理心技能
3.5.静音处理技巧
第四章:咨询过程和咨询过程各阶段的实践
4.1.咨询过程的阶段
4.2.咨询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析
第五章 实践咨询案例(2)
5.1.咨询说明
5.2.咨询实践中的来访者问题分析

模块三:社会心理学
课程代码:PSY 2023
学分数:03
1.课程目标:
1.1.知识:使学习者掌握社会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以及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
1.2.技能:本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识别和解决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的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可以获得适应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的技能。
1.3.态度:在学习者中形成接受和尊重差异的态度。
2.课程输出标准:
2.1.知识:
- 了解社会心理现象的起源和机制的基本知识。
- 理解和分析整个社会中的心理现象以及小群体中的心理现象。
- 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以研究特定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2.2.思维:
- 能够分析和综合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文献资料来源
- 能够评估、评价社会心理问题并给出个人意见。
2.3.技能:
- 具有在识别和解释社会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 具有合作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能力。
- 具有适应和处理多元文化环境中差异的能力。
2.4.态度(个人道德品质):
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积极的精神,主动探索自己、感知和接受他人。
3.必修课程:
  • 花木兰(2015)。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河内,VNU 出版社。
  • Tran Hiep(主编)。 (1997年)。社会心理学——理论问题。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氏明德(编辑)(2010)。社会心理学实验。河内,国家出版社。
  • Knud S Larsen 和 Le Van Hao。 (2012年)。社会心理学。河内,百科全书出版社。
  • 武勇(主编)。 (2000 年)。社会心理学。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
4.课程内容总结:
社会心理学课程为学习者提供社会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刻板印象、社会偏见、社会态度与行为等一般社会心理现象以及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冲突、群体领导力等小群体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的基础知识。学生还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5.详细课程内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社会心理学学科
1.2.社会心理现象的概念
1.3.社会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1.4.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1.5.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交。
2.1.社会接触的概念
2.2.建立社会联系的过程
2.3.社会接触形式
2.4.社交接触水平
2.5.影响社会关系的因素
2.6.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交换
第三章:社会影响
3.1.社会影响力的概念
3.2.社会影响的形式
3.3.社会影响机制
3.4.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认知
4.1.社会认知的概念
4.2.社会认知机制
4.3.影响社会认知过程的因素
4.4.自我认知
第五章: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
5.1.模板的概念
5.2.社会偏见的概念
5.3 影响社会刻板印象和偏见的机制
5.4.刻板印象与社会偏见的关系
第六章:社会自我
6.1.社会自我的概念
6.2.社会自我的结构
6.3.社会自我的组织功能
6.4.影响社会自我的机制
第七章:社会群体
7.1.社会群体的概念
7.2.团体发展阶段
7.3.群体中的基本心理现象
7.4.队长
第 8 章:社会态度和行为
8.1.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概念
8.2.社会态度和行为的形成
8.3.影响社会行为的因素
8.4.亲社会行为

模块四:心理学基本问题
课程代码:PSY2029
学分数:04
  1. 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态度):
1.1.知识性: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心理学;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人类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2.技能:课程的目标是让学习者掌握一些运用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识别和解释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心理现象的技能。
1.3.态度:本课程旨在培养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精神、遵守研究道德以及自学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 课程输出标准(知识、技能、态度):
- 关于知识
+ 了解心理学家领域和工作的多样性。
+ 了解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的本质;学习、意识状态、情感生活以及驱动人类行为的动机
+ 运用基础知识分析人类生活中的精神现象。
- 关于思考
+ 在观察心理和社会现象时具有批判性思维
- 关于技能
+ 演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 关于态度
+ 形成对知识和人类心理的科学态度
+ 具有自学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 必修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
Truong Thi Khanh Ha(主编,2018),心理学基础问题。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学院。
  1. 课程内容总结(每门课程总结120字左右):
本课程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神经系统和心理功能的运作,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学习;意识状态;情绪和动机学习者可以看到心理学家专业和工作的多样性,将心理科学的成果应用于专业活动并分析生命心理现象的能力。
  1. 详细课程内容(章节、节、小节等的呈现方式):
第一课 心理学的多样性
1.1. 心理学及其专业
1.2. 心理学简史
第 2 课。 心理学研究
2.1. 批判性思维
2.2. 心理学研究方法
2.3. 心理学研究伦理
第 3 课。 心理学的生物学方面
3.1. 神经系统
3.2. 周围神经系统
3.3. 中枢神经系统
3.4. 心理学化学
第四课。 感觉器官及其功能
4.1. 感觉系统
4.2. 听力
4.3. 想象
4.4. 嗅觉和味觉
4.5. 身体感觉和前庭系统
第 5 课。 了解世界
5.1. 解释感知的三种方法
5.2. 心理物理学
5.3. 感知感知世界
5.4. 注意力
第 6 课。 学习
6.1. 对个体刺激的意识
6.2. 经典条件作用
6.3. 根据结果​​进行调节
6.4. 观察学习
6.5. 关系
6.6. 应用研究成果并帮助人们学习
第 7 课。 构建记忆
7.1. 记忆的本质
7.2. 保留新的记忆
7.3. 记忆再现
7.4. 遗忘
7.5. 记忆的生物学方面
7.6. 记忆研究的应用
第 8 课。 解决问题的思维
8.1. 思维的基本功能
8.2. 心理符号:思想元素
8.3. 思维策略
8.4. 解决问题
8.5. 做出决定
8.6. 语言
8.7. 动物会使用语言吗?
第 9 课。 意识状态
9.1. 什么是意识?
9.2. 意识水平
9.3. 睡眠与梦
9.3. 影响意识状态的物质
第 10 课。 动机
10.1. 动机的概念和理论
10.2. 饥饿与进食
10.3. 性行为
10.4. 成就引擎
第 11 课。 感觉
11.1. 情绪的本质
11.2. 情绪理论
11.3. 情感沟通
第 12 课。 性格
12.1. 心理动力学方法
12.2. 表征方法
12.3. 社会认知方法
12.4. 人文主义方法
12.5. 个性、文化和人类发展


模块五:发展心理学
课程代码:PSY1150
学分数:03
1.课程目标:
1.1.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心理的形成、特点及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看到胎儿阶段、婴儿期、幼儿期以及个人自主性对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1.2.技能: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运用发展心理学理论分析人类心理发展的技能。
1.3.态度:
+ 形成对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变化以及人类发展过程中心理危机阶段的正确态度
+ 形成尊重和爱护他人的态度,具有社区发展的精神。
2.课程输出标准:
- 关于知识
+ 掌握人类心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基本知识。
- 关于思考
+ 能够分析和综合心理学领域的文献来源。
+ 观察心理和社会现象时要有批判性思维。
- 技能
+ 运用知识和批判性思维来识别和解释个人和社会行为。
+ 演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 态度
+ 形成对知识和人类心理的科学态度。
+ 了解并遵守研究中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
+ 具有自学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3.必修课程
- 张氏庆河 (2013),发展心理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4.课程内容总结:
课程介绍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学生有机会学习有关人类心理发展的起源和动态的基本理论;人类心理发展的性质和机制;了解人类作为社会一分子,从胎儿、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等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条件和特点。除了上述知识之外,学习者还将了解到人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任务的科学观点,从而变得更有用、更快乐,帮助每个人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5.详细课程内容:
第一章: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1.1.发展心理学研究课题
1.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第二章:观点与理论
2.1.心理发展动态的观点
2.2.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些理论
第三章:人类心理发展的本质
3.1.人类心理发展
3.2.人类心理发展的特点
3.3.人类心理发展机制
3.4.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第四章:胎儿阶段和出生
4.1.子宫内的发育
4.2.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发育的因素
4.3.分娩过程
4.4.家庭迎来新成员
第五章:儿童从出生到1岁的心理发展
5.1.头两个月(新生儿)
5.2.母子关系
5.3. 2个月至1岁儿童的心理发育
5.4. 1岁危机
第六章:1至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
6.1.身体发育和活动
6.2.认知和语言发展
6.3.情绪、动机和人际关系
6.4.自我意识的出现
6.5.进入新阶段——三年危机
第七章:学龄前儿童(3至6岁)的心理发展
7.1.身体发育和活动
7.2.认知和语言发展
7.3.情绪、动机和人际关系
7.4.自我意识的发展
7.5.社会概念和规范的习得
第八章:儿童心理发展(6至11岁)
8.1.身体和活动变化
8.2.学习活动
8.3.认知和语言发展
8.4.自我评估和人际关系
8.5.社会道德标准的吸收
第九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困境
9.1.身体发育
9.2.沟通关系
9.3.青少年认知发展
9.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9.5.形成统一的身份
9.6.青春期的困难
第十章 人生道路选择问题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10.1.身体发育
10.2.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认同
10.3.选择职业、找工作和学习学徒
10.4.沟通与人际关系
10.5.认知发展和世界观形成
10.6.青少年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
第11章:家庭、事业与成人心理发展
11.1.成年的概念
11.2.身体发育
11.3.认知发展
11.4.成年期的浪漫关系
11.5.成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11.6.成年期的发展任务
第十二章 重新评估中年价值观和心理发展
12.1.中年的概念
12.2.身体发育
12.3.中年时期的身体发育与健康问题
12.4.中年时期重新评估价值观
12.5.中年沟通关系
12.6.中年时期的人类发展任务
第十三章: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
13.1.老年人概况
13.2.老年人的身体变化
13.3.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变化
13.4.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发展
13.5.老年人的家庭和个人关系
13.6.老年人的情绪稳定性
13.7.死亡与生命的终结

模块六:管理心理学
课程代码:PSY2031
学分数:03
1.课程目标:
1.1.知识点:本课程旨在使学习者掌握管理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知识,如:管理活动中的动机、管理工具与手段、社会心理现象、心理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学习者可以了解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1.2.技能: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习者掌握管理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一些基本技能:计划技能、组织技能、鼓励和激励技能、检查和评​​估员工的技能。
1.3.态度:课程旨在培养学习者积极的精神、主动探索、自我培训和对管理职业的热爱。
2.课程输出标准:
2.1.知识:
学习者掌握劳动组织领域的知识,了解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有关管理活动主题的知识(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能、心理特征)
- 了解作为管理对象的公司和社会组织
- 研究群体中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的知识和方法。
2.2.思维
- 学习者有能力综合、批判地思考管理理论中的问题和观点。
2.3.技能
- 具有研究工人和管理者心理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 懂得运用心理学方法和工具来评估管理过程中工人和管理者的心理特征。
- 具备针对管理活动中一些常见情况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4.态度
- 对群体、集体中发生的心理现象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培训和培养,成为一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的员工/经理。
3.必修课程:
  • 阮友秋 (2016)(主编)。 TLH 管理课程。国立大学出版社
  • 武勇(2007)。管理心理学教科书。国立大学出版社。
  • 阮巴阳(2003)(编辑)。管理心理学。出版商。国家 CTQ
4.课程内容总结:
阐明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介绍。分析管理中的活动与沟通的特点。研究管理对象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等。研究经理的个性、魅力和领导风格。研究群体以及群体中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作为集体管理中互动活动的产物。提升管理和领导效能的心理学基础研究。
5.详细课程内容: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1.1.管理心理学的主题、任务和作用
1.2.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简史
1.3.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管理活动
2.1. 管理活动的性质
2.2.管理结构
2.3.经营活动的动机
2.4. 管理者活动的基本类型
2.5.一些管理的基本技能
第三章 领导和管理活动的主题
3.1.领导者和管理者人格的概念
3.2.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心理特征
3.3.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心理现象
3.3.1.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信任
- 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威望概​​念
- 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声誉进行分类
- 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威望的形成和发展
3.3.2.经理的领导风格
- 领导理念、领导风格
- 关于领导风格的一些理论
- 基本领导风格
3.4.领导者和管理者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之路
第四章 作为管理对象的个人和团体
4.1 以个人为管理对象
4.1.1.工人的心理特征
4.1.2.工人的需求和动机
4.1.3.关于工人需求和激励的一些理论
4.2.团体作为管理对象
4.2.1.关于群体的一些理论
4.2.2.群体分类
4.2.3.群体中的一些主要社会心理现象
第五章:管理活动中的沟通。
5.1.管理活动中沟通的本质
5.2.管理中的沟通结构
5.3.管理和领导活动中的沟通形式
5.4.管理中的一些基本沟通技巧

模块 7:普通临床心理学
课程代码:PSY2014
学分数:03
1.课程目标:
1.1.知识:学生掌握不同临床方法的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心理学家的道德原则和良好临床关系的标准。
1.2.技能:本课程训练学习者使用一些临床评估方法的技能、执行临床案例的步骤以及如何建立临床心理档案。
1.3.态度:培养学生认真遵守临床心理学家的道德原则的态度。
2.课程输出标准:
2.1.知识:了解和分析临床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例如:工作领域、临床心理学家的道德原则、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临床方法和工具、如何处理临床关系以及执行特定临床案例的步骤。
2.2.思考:能分析、综合所学知识和临床资料,对具体的临床病例做出自己的判断。
2.3 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和解释患者行为;分析患者心理问题/障碍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方法,具备与具有自身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特征的患者合作的技能。
2.4.态度:坚守临床心理学家的伦理原则。
3.必修课程:
  • Nguyen Thi Minh Hang(主编)、Tran Thanh Nam、Nguyen Ba Dat、Nguyen Ngoc Diep (2017)。临床心理学。出版商。河内国立大学(心理学系阅览室)。
  • Corsini R. 和 Raymond D.(编辑)(2008 年)。当代心理治疗。贝尔蒙特,加利福尼亚州:汤姆森图书/科尔。 Hoang Nam Phuong、Nguyen Thi Minh Hang、Nguyen Viet Hoang 译
4.课程内容总结:
《普通临床心理学》课程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家的最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主要工作领域。因此,课程的第一部分将涉及临床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主要方法;临床方法和工具。课程的第二部分重点关注临床心理学家当前的专业活动、临床心理学家与患者的关系、开展临床病例的过程以及如何撰写临床报告。
5.详细课程内容:
第一章:临床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1.1.临床概念的诞生
1.1.1.临床概念
1.1.2.临床医学
1.1.3.临床心理学
1.2.临床心理学在世界和越南的诞生和发展
1.2.1.世界临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1.2.2.越南临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1.2.3.临床心理学的当前发展趋势
1.3.临床心理学的主题和任务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任务
1.4.临床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及其他科学的关系
1.4.1.具有一些心理学专业: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诊断科学、健康心理学
1.4.2.一些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社会学、精神分析
1.4.3.一些健康科学:精神病学、精神病理学、公共卫生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2.1.精神分析方法
2.1.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向的临床心理学方法
2.1.2.根据 S. 弗洛伊德之后的新精神分析方法研究临床心理学。
2.2.行为方法
2.2.1. F.斯金纳对人类行为的看法
2.2.2. A. 班杜拉关于人类习得行为的观点
2.2.3.行为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2.3.认知方法和认知行为方法
2.3.1. A. Beck 和 A. Ellis 的观点
2.3.2.认知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2.4.人文主义方法
2.4.1. C.罗杰斯对人类和人类心理困境的看法
2.4.2.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第 3 章:临床方法和工具
3.1.临床方法
3.1.1.临床方法的特异性
3.1.2.临床实践流程
3.1.3.设计临床心理学研究项目
3.2.临床工具
3.2.1.临床访谈
3.2.2.临床观察
3.2.3.临床试验和量表
3.2.4.主题产品(儿童绘画、日记……)
第四章 临床心理学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和职业道德
4.1.临床心理学家的职能
4.1.1.评估和诊断
4.1.2.心理咨询
4.1.3.心理干预
4.1.4.学习
4.2.临床心理学家的执业范围
4.2.1.临床心理学家在健康领域工作
4.2.2.从事教育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
4.2.3.在社区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
4.2.4.从事咨询、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临床心理学家
4.3.临床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4.3.1.心理学中的一些伦理问题
4.3.2.临床心理学家道德规范
4.3.3.伦理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4.4.临床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4.4.1.临床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
4.4.2.临床心理学家培训
第五章:临床心理学家与来访者的关系
5.1.临床关系的出现和发展
5.1.1.要求
5.1.2.临床心理学家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
5.2.临床关系操作的类型
5.2.1.临床心理学家作为顾问,指导客户
5.2.2.临床心理学家作为客户陪伴者
5.2.3.临床心理学家是投射和同理心的主体。
第六章:临床心理学案例的执行程序
6.1.执行临床心理学案例的程序
6.1.1.建立关系
6.1.2.临床评估
6.1.3.案件框架
6.1.4.干预计划
6.1.5.进行干预
6.1.6.干预效果评估
6.1.7.病例结束和干预后跟进
6.2.心理分析
6.2.1.心理分析的目的
6.2.2.心理档案的内容

模块八:家庭心理学
课程代码:PSY3042
学分数:03
1. 课程目标
1.1.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有关家庭的基本知识;通过分析家庭中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解释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和家庭成员的心理表现;解释导致冲突、分歧、离婚、家庭分离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及这些问题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心理的影响。
1.2.技能:具有分析、综合和概括家庭和谐或解体的迹象的能力;具备解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1.3.态度:本课程提供的知识有助于培养以客观、负责的态度解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以尊重和合作的态度保护家庭。
2.课程输出标准
2.1.知识:具备关于家庭、家庭功能、婚姻、家庭融合、冲突、离婚、分居的基本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处理基本的家庭问题)
2.2.技能:
识别并解释当前的家庭,如:夫妻的整合过程,家庭关系,家庭心理氛围,冲突,离婚和家庭分离。
有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分析、综合和概括家庭和谐或解体的迹象;解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具备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与家庭合作的技能。
2.3.思考:能够识别、评估当今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出现的家庭问题并给出个人见解。
2.4.态度:以客观、负责的态度解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以尊重、合作的态度保护家庭。
3.必修课程
  • 陈秋香(主编),家庭心理学教材,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2017年
  • 阮克元(主编),《家庭心理学探讨》,金东出版社,河内,1993年,科学文献部
  • Yvonne Castellan,《家族》,Nguyen Thu Hong-Ngo Du 译自法语,世界出版社,河内 2002 年,科技文献部
  • Ngo Cong Hoan,家庭心理学,河内国立师范大学,1993年,科学资源系
  • 阮氏莺,《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胡志明市公立半公立大学妇女学系,1995年(内部流通),教职员资料室,胡志明市公立半公立大学社会学系教职员资料室
4. 课程内容总结
为学习者提供有关世界和越南家庭的基本知识;家庭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家庭的重要和必要的心理特征,如爱、权威、团结和竞争、牺牲;并向学生讲解选择配偶的主要理论、婚姻生活融入的过程、家庭根本关系——婚姻关系的心理特征;学生还学习家庭中的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就是,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权威和爱,以及家庭矛盾和分离的问题,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障碍的表现。
5. 详细课程内容
11.1.第一章:一般家庭问题和家庭心理学
1. 家庭的一般概念
1.1.家庭观念
1.2.世界上的家庭类型
1.3.家庭的功能
1.4.家庭发展周期
2.家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当今家庭的变化
3.1.家庭功能的变化
3.2.社会经济进程影响的变化
4. 家庭研究方法
4.1.直接研究方法:观察、谈话、家庭社会工作、家庭咨询与治疗
4.2.投射技术:视觉和语言:图画测试、讲故事和寓言;游戏、绘画。
11.2.第二章:家庭融合
1.男女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1.1.生物学差异
1.2.社会差异
1.3.家庭中的性别角色
2. 步入婚姻生活
2.1.配偶选择理论
2.2.真爱与偏差倾向
2.3.婚姻融合的过程
2.4.夫妻关系
3. 家庭住宅
3.1.儿童安全
3.2.家庭团结
11.3.第三章 母子关系及其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
1. 母子关系的概念
2. 母亲对孩子的角色
2.1.母子之爱
2.2.母亲和胎儿
2.3.母亲和1岁以下的孩子
3. 母子关系的类型
3.1.母亲的情感缺陷
3.2.滥用爱的母亲
3.3.母亲给予适当的关爱
3.4.特殊情况(单亲母亲、养母、继母)
11.4.第四章 父子关系及其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
1.亲子关系的概念
2. 父亲对孩子的角色
3. 亲子关系的类型
3.1.缺乏父亲的权威
3.2.父亲滥用权威
3.3.充满爱意的父亲
3.4.特殊情况(单亲父亲、养父、继父)
4. 父亲与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11.5.第五章:兄弟姐妹关系及其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
1. 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的概念
2. 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与团结
3. 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
3.1.家庭子女的顺序
3.2.家庭子女的性别
3.3.特殊情况(双胞胎、孤儿、弃婴)
11. 6. 第六章:冲突与离婚
1.家庭冲突的概念
1.1.概念
1.2.特征
1.3.原因
1.4.如何解决
1.5.结果
2.离婚
2.1.对离婚的看法
2.2.离婚原因
2.2.1.社会因素
2.2.2.心理因素
2.3.离婚的后果。

模块9:心理治疗
课程代码:PSY3051
学分数:03
1.课程目标:
1.1.知识:学生获得与疾病的性质、治疗的目的、不同学派的方法所强调的心理方面相关的知识,了解实施治疗技术的内容和方法,了解治疗技术在解决实际案例中的优势和劣势。
1.2.技能:学生可以执行一些心理治疗技术。
1.3.态度:培养学生认真遵守心理治疗中的伦理原则的态度,包括尊重基于科学证据的治疗原则的态度。
2.课程输出标准:
2.1.知识: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心理障碍的性质和原因的不同治疗方法的基本观点、治疗理念、心理治疗过程和技术以及每种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研究证据。
2.2.思考:该课程有助于形成对心理治疗的综合思考,同时能够针对每个具体的临床病例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2.3.技能:运用心理治疗知识解释客户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迹象和表现;针对每个具体的临床病例推荐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有能力协助具有不同文化、社会、宗教/信仰和个人心理特征的客户。
2.4.态度:遵守临床心理学家的职业道德。
3.必修课程:
  • Nguyen Thi Minh Hang(主编)、Tran Thanh Nam、Nguyen Ba Dat、Nguyen Ngoc Diep (2017)。临床心理学。出版商。河内国立大学(心理学系阅览室)。
  • Corsini R. 和 Raymond D.(编辑)(2008 年)。当代心理治疗。贝尔蒙特,加利福尼亚州:汤姆森图书/科尔。 Hoang Nam Phuong、Nguyen Thi Minh Hang、Nguyen Viet Hoang 译。
  • 阮公庆(2017)。心理治疗。精神疾病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出版商。越南河内国立大学
4.课程内容总结:
心理治疗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心理障碍的性质和原因的不同治疗方法的观点、治疗理念、心理治疗程序和技术,以及每种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研究证据。该课程还培养了如何构建案例、制定治疗计划和实施一些心理治疗技术的初步技能。
5.详细课程内容:
第一章 心理治疗的概念与现状
    1. 心理治疗的概念
    2. 世界心理治疗现状
    3. 越南心理治疗的现状
第二章 病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观点
    1. 精神分析方法的观点
    2. 认知行为方法的观点
    3. 人文主义方法的观点
    4. 正念方法的视角
    5. 综合方法的视角
第三章 心理治疗技术组
3.1.放松技巧
3.2.行为改变技术
3.3.认知技巧
3.4.情感技巧
3.5.想象技巧
3.6.基于正念的技巧
3.7.综合技术
第四章心理治疗实践
4.1.实践案例塑造
4.2.实践干预计划
4.3.练习一些干预技巧
 

作者:USSH媒体

文章总评分为:14 分(满分 3 分)

等级:4.7-3投票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