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人民教师黎文兰教授博士——教师、诗人、科学家

星期一 - 2015年10月12日 03:28
在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现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的教师中,人民教师黎文兰教授是一个颇为独特的例子。他不仅是一位教师、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除了在正式履历中经常出现的黎文兰这个名字外,他还有一个笔名“马江兰”,这个名字与曾经充满英雄和诗意的清郡息息相关:他的家乡紧邻南岸、含龙桥,这座桥在抗美战争时期载入了我国史册……
GS.TS.NGND Lê Văn Lân - nhà giáo, nhà thơ và nhà khoa học
人民教师黎文兰教授博士——教师、诗人、科学家

一位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老师

黎文兰先生在文学院任教四十余年,并长期担任越南现代文学系主任。尽管他已过“耄耋之年”,但他依然以沉稳温和的气质和严肃坦率的工作作风,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实习生和研究生传授着全面而深厚的知识。

他的讲座博大精深,知识渊博,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对越南文学,尤其是现代诗歌的热情。他特别强调科学方法和操作在文学研究和诗歌研究中的重要性。他的授课主要旨在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不同的文学现象。他的教学风格不喧嚣,而是像倾诉和分享一样温柔,使学术性、博学性的知识,无论是概括性的还是细致的,都能轻易地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在课堂上,他经常提出许多需要深入思考和高度概括能力的难题。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从不强加于学生单一的解释,而是经常将有意义的答案作为“建议”。他鼓励学生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只有这样,他们的研究成果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自我发现和自我训练的过程,也是他们积累最多知识和经验的时刻。那是一位有长远眼光的老师传递给学生的​​,作为一名学生,更是一名研究者,极其必要且重要的工作作风。

教授、博士、人民教师黎文兰

在教学中,黎文兰教授总是善于将文学实践的常识与研究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使他的课程引人入胜,并始终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他同样以长远的眼光来培养下一代学生。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指导,许多受过他指导的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在出版社、新闻媒体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担任要职。凭借这一成就,他于2010年被授予“人民教师”称号,这是教师的最高荣誉。

孜孜不倦研究的科学家

黎文兰教授对文学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身上,也深深地、执着地体现在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身上。事实上,对他来说,教学和研究并非一体两面。科研不仅是为了概括、综合和改进信息和知识,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也是将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的过程。

黎文兰教授在四十余年的从业生涯中,出版了数十部学术著作,包括专著、教材、论文、杂志和学术论文集。所有这些著作都源于他对越南现代文学相关问题的长期研究,诗歌是他的研究重点。即使在“古今罕见”的七十多岁高龄,他依然坚持工作、研究和创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现出深刻敏锐的思维水平和系统严谨的工作方法。在文学研究的广泛领域中,黎文兰教授尤其关注诗歌的形成、发展、潮流、主题、写作技巧以及诗歌创作风格,因为这些是越南文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最初源于个人经验的调查研究,后来由于将西方诗歌理论和流派应用于民族诗歌实践,使其更加深刻。以下列举一些例子,以展现人民教师黎文兰教授在该领域的渊博学识、深厚的文笔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以下教材中:1945年至1954年的越南文学 (1990)、《越南文学 1954 – 1964》(合著)(1990)、《诗歌研究》(1997)、《现代越南诗歌的进程》(2000)、本书以系统而全面的历史视角审视越南现代文学。这表明作者对越南现代文学,尤其是对特定时期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学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理解。诗歌——形成与接受最近的出版物展示了基于类型创作心理学深入研究作品形成过程的能力,以及一位严肃科学家的深厚知识。随着作品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辩论他对20世纪初文学争论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和概括,并给出了自己客观而深刻的分析和评价。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开阔的视野,也展现了他足够成熟的笔法,能够深入探讨文学史上引发争议的复杂问题。诗歌的结构,他再次致力于研究诗歌的一些结构(包括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从而重新审视诗歌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诗歌的概念、诗歌、诗句、诗歌语言、诗歌节奏;从而指出诗句与诗行、诗句与诗歌词语之间的关系。该专著的大部分期刊已发表在专业的科学期刊上。成书后,在《诗歌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诗歌,越南灵魂已转载该论文的许多部分。黎文兰教授兼人民教师在转行从事教学工作之前,曾长期从事文献工作,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非常注重真实性和一丝不苟。因此,在一些关于1945年之前文学的著作中,他运用了当时从未有人提及过的非常新颖的现代文学材料……

读人民教师黎文兰教授的著作,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他精湛而敏锐的诗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思维。他重视研究的自我探索,不接受刻板、随波逐流的路径,也不接受对文学现象模糊或牵强的理解,而是力求以客观、科学的视角解读文学,并拥有一颗对诗歌和文学格外敏感的心灵。他倾注心血钻研的知识基础,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树立了严谨求知的学术态度,并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念。

他曾任越南现代文学系主任(1986年至2010年)。

经久不衰的诗意灵魂

黎文兰教授不仅是一位敬业的教师和科学家,更是越南当代诗坛的响当当的人物。他使用的笔名“马江兰”与他的家乡马江紧密相连。他的诗歌创作之路如同他的科研之路一样漫长而执着。他已出版六本诗集:黎明与枪声(1975年),鲜花与河流(1979年),这样的爱(1990),潜意识的碎片(2009),关于一座桥(2010),语言的浪潮(2013)纵观他的创作历程,虽然他的创作道路曾一度中断,但他那充满诗意的笔触和蕴含其中的情感灵魂却几乎从未停歇。

马江兰早期的诗集洋溢着那一代年轻人的时代气息和精神,他们充满热情、斗志昂扬,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那时的诗歌灵魂真挚地体现了对祖国朴实无华的热爱,故乡的河流和咸荣桥的形象成为两个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符号。正是凭借这一点,他获得了报纸诗歌比赛的三等奖。艺术1969年。在后期创作的诗集里,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诚实,但艺术思维却有所转变,更具现代性,更倾向于抽象化和概括化。在诗歌创作的征程中,诗人马江兰通过创造一种新的六八诗体,革新了传统的诗歌形式。这种押韵方式是在第八行第六个字押韵,但特殊之处在于,第六个字属于叠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作家拥有丰富的越南语词汇和敏锐的思维。

与此同时,他开始尝试散文诗,这种诗歌不易书写、阅读和理解,却蕴含着极高的知识和艺术性。这是他创作生涯中一次非常特殊的突破,标志着他迈向现代性的新一步。朴素真诚的心灵与西方思维方式的结合,成就了这本诗集。语言的浪潮2013年荣获越南作家协会文学奖。他的诗歌细腻精炼,蕴含着高尚的灵魂和敏锐的艺术思维。在他的诗歌中,读者很容易感受到一种现代写作风格,融合了科学家的严谨思维与艺术家的梦幻、浪漫和创造力。他的诗歌语调忧郁,偏向沉思、反思和哲学。

***

人民教师黎文兰教授身上,集教师、诗人、科学家“三位一体”和谐共存,相得益彰。无论身为教师、科学家还是诗人,他都展现出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一颗宽容善良的心。他过去、现在和将来所走的科学之路,为后世子孙后代留下了值得传承、学习和发扬的宝贵价值。人民教师黎文兰教授,是一位集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纯洁的职业道德和充满梦想的创造力于一身的杰出人物,是后世子孙后代敬仰和效仿的榜样。

教授、博士、人民教师 LE VAN LAN

  • 出生年份:1941年。
  • 家乡:清化。
  • 1965年毕业于河内理工大学,获得文学学位。
  • 1985年获河内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 在校工作时间:1965年至2006年。

+ 工作单位:文学院。

+ 管理职位:现代越南文学系主任(1986-2010)。

  • 2002年被认定为教授。
  • 2002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 2010年荣获人民教师称号。
  • 主要研究方向:20世纪越南文学,以诗歌为主的文学体裁。
  • 典型科研成果及获奖:

1945年至1954年的越南文学(合著)。大学职业高中出版社,1990年。教育出版社1998年重印。

越南现代诗歌的进展.教育出版社,2000,2001,2004。

诗歌——形成与接受. 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

现代越南文学 - 问题 - 作者,教育出版社,2005。

诗歌的结构,VNU出版社,2011年。

作者:阮香玉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