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史有很多的成就,但从先秦到汉、唐、宋、元、明、清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也许是留下了很多著作和学术的历史。 Diep Lang 教授筛选并选择了文学、历史、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领域的大量文献,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文献。尽管必须深入研究中国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历史,但本书仍然专注于两个主要的美学方向;
《中国美学史纲要》一书封面(成龙摄影)
第一个方向:这是中国称之为“雕金描线”美的方向,是按照自然、古朴、质朴却又不失深邃隽永的线美来进行艺术表达的方向。中国美学称之为“芙蓉初绽”式的美的发挥,自然可爱。在第一个方向,作者关注楚国纹饰、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明清陶瓷、京剧仕女服饰……作者认为,无不以“金镂彩绘”、“雕琢炫目”为风格创作……
第二个方向:魏晋六朝影响下的美学方向。甚至汉代的青铜器、王羲之的书法、顾祈之的绘画、宋代的瓷器乃至陶潜的诗歌,都是遵循自然之美,不加雕琢。作者叶朗认为,中国美学还存在另一个根本问题:“假”与“真”。中国美学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创造形象,而形象总有两面性:一是贴近所反映生活的“实”的一面,二是艺术家用才华创造的“神界”的“虚”的一面。太过贴近生活的作品就是抄袭。相反,如果太过虚构,脱离现实生活,就很容易变成虚构。所以中国美学要求艺术家必须将“虚”与“实”结合起来,让读者对形象产生共鸣,才算是一个有价值的作品。因此,中国美学容易产生“留白”现象。齐白石画马时,只画一个角。当他画虾或螃蟹时,他总是画一个角度。正是这些留白,营造出观者的“梦境”。
概括起来,这本书:中国美学史Diep Lang 教授的这本书是比较越南美学的一本非常必要的书,它也为越南文化艺术人士提供了如何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的建议。本书还有助于越南美学研究者和教师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美学,本书对这些美学进行了仔细的总结和诠释。
作者:副教授杜文康博士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