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中国美学史纲要

星期五 - 2014年12月26日 22:58
北京大学叶朗教授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纲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首次出版,现已再版18次(2013年),是我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美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界正式使用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Đại cương lịch sử mỹ học Trung Quốc
中国美学史纲要

中国文学艺术史硕果累累,但或许从先秦到汉唐宋元明清的几千年历史,才是留下众多著作和学术的时代。叶朗教授从文学、历史、美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领域,提炼和甄选了大量文献,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文献。本书虽然要深入探讨中国文化、文学和艺术史,但仍然聚焦于两个主要的美学方向:

《中国美学史纲要》一书封面(成龙摄影)

第一个方向:这是中国称之为“金线描”的美的精雕细琢的方向,是按照自然、朴素、质朴却又不失深邃隽永的美的线条进行艺术表达的方向。中国美学称之为“芙蓉初绽”式的美的发挥,自然灵动。在第一个方向下,作者关注楚国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明清陶器、京剧仕女服饰……作者认为,所有这些都是以“金线描”、“雕琢”的方式进行创作的……

第二个方向:受魏晋六朝影响的美学方向。即便是汉代的青铜器、王羲之的书法、顾祈之的绘画、宋代的瓷器,乃至陶潜的诗歌,都追求自然之美,不求雕琢。作者叶棣认为:中国美学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虚”与“实”。中国美学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创造形象,而形象总是具有两面性:“实”的一面贴近被反映的生活,“虚”的一面则是艺术家用才华创造的“神境”。过于贴近生活的作品是摹仿。相反,如果想象过于空想,远离生活,就容易沦为虚构。因此,中国美学要求艺术家将“虚”与“实”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与形象融为一体,才能称得上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因此,中国美学容易产生“留白”现象。齐白石画马只画一个角度,画虾蟹也只画一个角度,正是这些留白,为观者营造出“神界”。

概括起来,这本书:中国美学史叶朗教授的《越南美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有助于比较越南美学,也为越南文化艺术界人士提供了创作独特艺术作品的建议。该书也有助于越南美学研究者和教师研究中国美学的悠久历史,但本书对其进行了总结和详尽的阐释。

 

作者:Do Van Khang 副教授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